专家赋能助成长 凝心蓄力启新章---《实体嵌入 贯通培养:长学制背景下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新探索》开题论证会
最是一年春好处,深耕细研正当时。2023年4月6日,在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产教融合中心,举行了《实体嵌入 贯通培养:长学制背景下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新探索》浙江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西湖区重大培育项目开题论证会。论证会到场的嘉宾有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职教研究院院长庄西真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周谷平教授和陈健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展画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程江平院长、高教所沈佳乐所长、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俞晓东院长、洪彬彬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职成教研究院副院长刘晓博士、西湖区教育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特级教师王曜君老师。此外,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高职院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西湖文旅集团周总、我校的张德成校长和全体校级领导,以及其他课题组成员、专业部部长和教研组长。
会议第一项内容是由王曜君特级老师介绍西湖区重大培育项目,王特指出要通过培育项目来挖掘学校特色,能促进学校发展,希望本项目能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对课题提出了几点宝贵的意见:要考虑项目研究的内在生长力的突破点;多思考项目的创新点;要找到项目突破的小切口;要梳理出后续三年明细操作方案。
为了让研究更有成效,我校还聘请了各个专家作为课题导师,王曜君特级老师和西湖职高张德成校长给周谷平教授、方展画教授、庄西真教授等专家颁发了聘书。
教科室主任梁甘冷老师汇报了《实体嵌入 贯通培养:长学制背景下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新探索》课题的研究思路。梁老师回顾了西职产教融合探索之路,为何在系统研究后还要继续探索?因为新时期产教融合需要新技能,职业教育面临转型和迭代升级。明确了融合的基础与机制、融合的方式与内容、融合的保障与效能的研究内容。预期完成融合型课程、融合型学习、融合型成果、融合型队伍、融合型基地的成果,并引出四个子课题。
课题组成员欧玉婷老师进行了《共生引力场:长学制背景下中职生学习螺旋的构建》的
开题汇报。“长学制下的学习方式”与“非长学制下的学习方式”对比,特色是什么?得出应该要把学生放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如何架构?以师训基地为“引力场”,架构了知识共生螺旋为核心的学习轴。研究内容是设计四种螺旋:知识螺旋、身份螺旋、思维螺旋、成长螺旋。构建四种学习场:全岗学徒项目、探究实验项目、团队服务项目、展示服务项目。
课题组成员徐灵杰老师介绍了《链上共行:“政企行校”协同视域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情况,徐老师介绍了课题成员,并提出怎样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他对产教融合共合体进行概念界定,并介绍了课题价值链、生态链、产教链的研究内容。
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汇报后,专家们认为本课题聚焦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性与突破性,研究与实践的价值很高,可以打造长学制下产教融合的样本。同时,专家们也对课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第一,课题如何提高站位?既体现二十大精神,如对人才的“三位一体”的新提法,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又体现职业教育助推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第二,“长学制”“产教融合”怎么落地?可以围绕人才培养为核心继续挖掘,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方案上有突破和创新。纵向上要解决衔接的问题(课程、学习方式);横向上的处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关系。在落地过程中可以通过形成“教学项目”项目体系,让螺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难度的螺旋,课程建设方面可突出“文专融合”。第三,长学制各个环节间如何紧密衔接、分工合作?应该准确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合作机制。第四,处理好课题研究与成果提炼,建议研究方向可以是“中高企行政”多主体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成果提炼可以是长学制人才培养方案。
会议的最后,课题负责人张德成校长进行总结与表态。张校长首先感谢了各位专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一针见血的建议。同时提出课程改革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课题最终还是要看我们学校的骨干力量,我们会努力去做好真研究、真实践、真改进。
本次的开题论证会,也是一场学术培训会,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径。开题明方向,研路再起航,相信在专家领导们的引领下,课题组一定会不负众望,科研赋能、砥砺前行。西湖职高的科研团队将深耕细研结硕果 凝心聚力启新程。
论证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