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2020年度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人才培养、德技并修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校女足队首次参加杭州市三大球比赛荣获第七名;西湖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我校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卢倩老师获得浙江省成长导师比赛三等奖;谢菲老师获得西湖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2.继续保持高职班高考上线率达100%。通过自主招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高职考等形式,2020年升入高校学生占应届毕业生80.97%。
3.技能学习,培根固基;创新创业,学以致用。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预赛,获杭州市第二名; 7个专业(学科)共138位师生参加杭州市中职8个大类、23个项目的技能竞赛,获得5金、22银和15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累计获得3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
(二)项目引领,文专结合
1. 2020年成功申报成为浙江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和浙江省产教融合“五个一”工程“浙江省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工作经验入选杭州市发改委编印的杭州市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推进会资料汇编。成功申报市级校企共同体1项、教学实训车间1项。在建省、市级建设项目19项,考核验收的项目均考核优良。完成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申报工作。
2.完成了两个专业的1+X考证试点申报,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衔接,促进教学第三方评价的开展。
3.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数字教材《中餐之旅》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数字教材,《二十四节气茶点》在国家级平台上线,完成《商品仓储物流》数字课程建设。五位老师制作的数字教育资源在2020春节延迟开学期间,被杭州共享课堂收录。
4.教学诊改提质增效。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命卷比赛、网课教学比赛等活动4次。组织各类公开课100余节,完成听课、评课2000余人次。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三)课题研究,引领发展
1.完成市区两级课题申报、科研成果送评、论文送评工作。今年的区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区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4个,科研成绩在高中组遥遥领先。市中职课题立项12项,立项率达到85.7%,在全市居于领先地位。
2.与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合作,开展“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4.0模式的建构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完成21万字的书稿。
3.持续推进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12月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与开化职教中心、桐庐职业技术学校、上城埭村、外桐坞村、茶场村签订了研究合约,组成了“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联盟”。
(四)实习实训,扎实有效
在应对疫情的特殊时期,学校通过制度保障、校企携手、家校协同等方式,对实习生的管理做到了有序、有力、有效。1月26日因疫情撤回全体实习实训学生,7月底186名实习生陆续进入各企业,恢复顶岗实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企业和社会的检验。
(五)对口支援,精准扶贫
坚持做好与贵州黔东南州凯里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湖北恩施州宣恩中等职业学校的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新结对贵州黔东南州镇远职业学校。2020年安排计算机组教研组长刘大翰老师赴镇远职校开展半年的支教工作。万小燕、徐民华两位副校长分别带领骨干教师6人前往结对学校交流。分两批接收21位凯里一职学生来校开展实习实训学习,其中17人为建档立卡户。落实7位结对学校的教师来校跟岗学习、工作。
(五)社会服务,积极开拓
2020年下半年累计开展33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2984人进行技术提升和创业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多次多工种的技能鉴定,组织高、中级茶艺师职业鉴定1115人次,通过高级茶艺师鉴定392人、中级茶艺师鉴定698人。校团委组建的社会服务小队为茶博会、厨师节、嘉匠烘焙学院、大华饭店等企事业单位服务累计600余人次。为行知小学350人次提供劳动教育活动。与转塘小学签订协议,成为转塘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
1.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2020年整合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强化育人实践,新增“居家线上艺术节”、“温暖小事”、“寻找最美西职干饭人”等活动。
2.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上半年应对疫情,积极开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下半年围绕技能大赛,以“比赛与课堂,比赛与人、比赛与生涯”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自信,准确定位职业生涯。进一步开展与江干职高、拱墅职高、千岛湖职校等中职学校的教学协作,交流、研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现“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
3.分级分层培训,助力教师成长。重组教师培训结构。把五年内教师组成了“新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新型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创建,促进教师在不同项目的完成中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同时,与浙江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合作,进行面向全校教师有针对性、有主题的培训,解决了疫情防控阶段外出培训难题。
4.科研服务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对重点课题进行跟踪指导,力求将研究扎根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大课题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有计划地撰写、发表相关论文,扩大学校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果。以项目为载体的新型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创建,有利于打破固化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促进教师在不同项目的完成中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
三、问题反思
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继续优化。目前学校正在着手开展“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希望能在以农村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为载体的乡村经济振兴模式基础上,构建在区域多方协同视角下中职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以解决传统标准化人才培养无法适应新业态特征的瓶颈问题。
2.产教融合模式需要探索。产教一体平台搭成,但质量监评有难度。产教融合,校企之间在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行动准则、改革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需要在权责划定、课程开发、评价研究等方面要有更为精细、可行的细则。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2021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21年是学校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学校产教融合项目完成建设、投入运营的重要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教育部等九部委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浙江省高水平学校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品牌学校”为发展总目标,以“凝聚人心,促进融合,规范管理,提速发展”为工作目标,以创新为重点,以融合为关键,以质量为保证,强化管理,锐意改革,加快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党建引领:强队伍、促发展
1.干部队伍:强管理、精业务。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 “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考核,增强“四种意识教育”,讲政治,乐奉献,勇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2.教师队伍:重师德、勤耕耘。进一步落实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将教师廉洁从教情况纳入师德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3.党员队伍:讲奉献、立标杆。加强党总支建设,强化“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抓好党建工作,贯彻“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以提升组织力、行动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数字治理:提质增效,倒逼发展
充分认识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数字治理,探索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教育治理模式,切实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保障高水平学校建设的推进。
(三)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勇立潮头
1.产教融合:以实训中心建设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以省市项目建设为统领,推进产教融合;
2.质量提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宗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以省高水平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以中高职资源整合为抓手,探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培养、特级教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师资培养的支撑,推进人才强校战。
3.区域服务:以“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的中职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为基础”,做好区域经济扶助和社会服务工作;
三、重点工作
1. “数字”聚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打造智慧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升级“党建”智慧平台,修订学分制系统,增加实践学分、奖励学分两个功能模块,完善学分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全年组织至少4次全校教师信息化培训。
2. “文化”增蕴,提升学校治理品质:完善学校“一廊一墙两室”文化布置设计,完成“一馆两园”文化整体设计,加强制度文化,完善和修订班主任考核制度及学生手册。紧扣校训整合优化校园活动,使校训文化深入人心。
3. “品德”塑魂,培育学生劳模精神:完善“德技兼修”人才标准,落实“三全育人”机制,推进“一四五行动”实施,撰写5个可推广的经典“思政课”学案。进一步完善学分与品德分相结合的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融于技能实践”的劳育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4.“技能”强身,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烹饪、电商两个专业试点打造技术技能综合实训平台。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细化目标,修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实施方案》。在会计、建筑专业实行“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其他专业制定“1+X证书制度”培训标准。
5.产教融合,升级校企合作模式:实训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塔型学徒制”,最大程度地整合学校与企业、社会资源力量,促进学生技能的多样性、动态化成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跨界技能的人才。同时,强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岗位技能为基础,能力发展为本位,实践教学为关键,产、教、研结合为纽带,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为保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劳动项目+社会服务”的线上服务平台,优化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共联共赢。
6.对标产业,动态调整专业建设:继续狠抓六大专业建设。对标产业,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六个方面,制定专业三年发展进展路线图,规划专业发展;借助省市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专业骨干队伍、年青教师队伍,力争在在五年内建设一批符合各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资源,培养出更多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领航教师。
7.项目定制,优化教师成长系统: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加大教学研究、教学竞赛、班主任管理奖励力度。 给予发展支持,搭建专家指导、技术进校平台。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加强企业轮训、社会服务、研发创新的激励机制。初步构建3种类型的教师成长共创团队:教育教学管理类团队、教育教学创新类团队、产教融合实践类团队。
8.特色发展,构建职业体验中心:发挥“首批浙江省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功能,联合西湖区社区学院,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为区域内中小学生、社会人员、企事业单位提供职业体验和培训的场所,开发四种类型的职业体验课程以及相应资源包:普职融通类、乡村振兴类、企业培训类、单位团建类。
9.点面结合,全面落实扶贫工作:继续与结对学校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分批调研结对学校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支教工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与帮扶学校共享。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2020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