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赋能,共研成长——记三校师训联盟青年教师校本研修活动

作业赋能
共研成长
三校师训联盟青年教师校本研修活动
仲夏之初,时维六月。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材解读能力,营造积极学习氛围,6月4日,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浙工大附属实验学校、留下小学三校师训联盟青年学堂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赖爱娥副院长一同参加。


破冰热身·烘托氛围
活动伊始,三校老师通过抽签分为五组,为了增进同组老师之间的了解,主持人刘依楠老师组织了“左逃右抓”这一破冰游戏,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提出本次工作坊探究主题——暑期将至,如何综合各学科设计一份学生喜爱“长周期作业”?。
知识建构·特征提炼
回顾前期问卷,本次活动有54.55%的教师认为自己布置过长周期作业,主题多为“观察”、“汉字”、“统计”等;从学生视角看,他们认为做过的长周期作业最多的是语文科目,他们更愿意做实践性强,需要动手操作的长周期作业。
结合长周期作业的定义,老师们从素材库中选取优秀作业案例,在八分钟内轮流速度,独立思考并提炼认为好的长周期作业的特征,将关键词记录在便签纸上,并通过组内观点聚拢提炼出小组优秀长周期作业特征,并向大家分享小组观点 。
头脑风暴·方案创想
那么如何确定长周期作业的核心主题呢?每个小组基于各学科实际和好作业特征,通过头脑风暴建立了本小组长周期作业的主题灵感银行,并最终在组内投票讨论优选了一个本次创想的长周期作业核心主题。老师们依托作业方案创想单,利用便签发散思考,设计长周期作业,并分工在项目墙上绘制设计方案。
碰撞花火·分享交流
第一组分享的主题为“蚕宝宝养成记”。在养蚕过程中让学生熟练运用心情词汇,配合观察蚕的细节动作,表达自己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在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认识蚕的身体结构与色彩变化,运用点线面绘制蚕宝宝成长记,设计排版,提高审美能力;还能涉及数学中生长周期和身长的记录,最后将蚕宝宝每天的形态制作成一个小画册,以完善一份动态漫画的形式展示蚕宝宝的养成。
第二组探究的主题为“小动物观察、饲养日记”。指向:观察动物,知道动物生存的条件,记录动物生长变化的科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饲养只是,感受自然奇妙的语文目标;能用时间的相关表达来记录成长,能针对动物的特征从不同方面对动物的变化进行描述,感受生命成长美好的英语目标;能够整理和记录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小动物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能理解和运用时间、空间概念描述小动物移动情况的数学目标。以日记、手账本、折线图、视频等形式完成作业。
第三组结合假期来临的生活情境,确定“赶快去旅游吧”这一主题,在旅游的“吃喝玩乐行”中学会做攻略,规划时间和经费;做小导游运用游览顺序介绍景点。学生不仅能体验旅游的乐趣,还将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场景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组结合时事热点,将暑期长周期作业主题确定为“City Walk城市漫步计划”。通过为街头招牌“捉虫”错字、临摹街头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确定漫步地点,在规划行程中,计算方位、花销,优化时间的能力得到锻炼;利用“街头热聊”的任务,向外国友人简单介绍当地特色景点,能用方位词、地点词及正确句型为外国友人指路。
第五组分享汇报的长周期作业主题为“宋韵风雅”。杭州作为目前国内宋韵文化最浓郁的城市,为孩子探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小组合作闯关的形式将各科知识有序的串联在“宋之风”、“宋之趣”、“宋之雅”、“宋之乐”四个关卡中。孩子在闯关过程中探索宋代诗词文化;制作并体验宋代运动与音韵,如:投壶、射箭、简单的乐器等;制作活字、指南针体会宋代科技的发展;制作宋代小地图了解古都,掌握方位……
专家引领
赖院长对本次工作坊的开展形式表示赞扬,同时充分肯定了每组老师的暑假长周期作业设计。她指出这次活动为每一位参与的老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推动作业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赖院长也对本次活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引领,点明作业设计首先要确定年级,根据不同年龄安排适切的探究主题。同时要立足学生的真实需求,设计学生愿意探究的问题,真正拓宽学生视野。
最后通过P-D-T离场券,青年老师们记录了收获和所得,从反思和迁移的视角思考了我在本次工作坊活动中“我学会了什么?”,“未来的作业设计我还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学就是一场修行。青年老师在漫漫的教学路上,向下扎根——不断沉淀自己,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向上生长——持续地努力、探索,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END-
文字:张 敏
图片:胡巧敏
审核:金颂平
排版:王瑞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