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督导专栏/一校一标

2020年学校“一校一标“

发表于:2021-01-14 15:24:10   作者:

 

2020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盖章)发展性评价内容和评价要点

学校负责人:钱宇贤                     联系人: 葛桂琴             上交时间:2020年4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1

学校组织与管理

 

1-1   注重学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完善内部治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重视提升规范管理、人本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精准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完善学校章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学校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

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校长负责制,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建设;

重大事项按班子民主程序决策,落实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1-2   注重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专业能力,能有效领导学校管理和课程教学;具有较深的教育情怀和人格魅力,以人为本,以身作则,在师生员工中威信高。

校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有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或研究成果;

校长上课每周 4 节;

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   20 节以上;

1-3   注重提升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凝聚力

领导班子富有教育理想与追求,职业道德高尚,责任感强;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反思进取;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形成学习型团队;管理团队作风务实,执行力强;部门沟通协作良好,运转效能显著;师生员工满意度高。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较强的执行力;

校级干部加强自身专业发展,在思想和学科上引领教师发展;

校级领导按规定上课,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

2

课程建设与实施

 

2-1课程设置理念先进

课程设置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和学生实际,创设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和探究空间。

有学校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完善,建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资源库;

2-2课程体系建设完备

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注重基础课程校本化,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与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有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课程体系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共性品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③课程有过程管理,精品课程数量增加1项;

2-3课程实施富有成效

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

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将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

将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应用融合;

3

教师素养与发展

 

3-1培养与发展

教学改革突出“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校本教研氛围浓厚,主题明确,途径与方法多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优化,逐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学校对培养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有规划;

校本研修有特色出成果;

3-2骨干引领与提升

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角色、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级以上综合荣誉或单项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 20 人次,或比上一年有 5%以上的提高;

区一、二层级学科带头人数   11    

3-3   探索实践与研究

关注学生创新实践和参与社会的能力,通过以真实任务解决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在探索深度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个性。

围绕核心素养,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

有以真实任务解决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的典型案例;

3-4 进行“茶乡专家”引领工程

关注学校骨干带头引领作用,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提升全体教师能力,并打造学科标杆性教师。

骨干教师在区教学展示或者讲座占全部教师人数的10%

4

学生学习与发展

4-1   遵循“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深化选择性学习理念,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生活热情、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学生能力;能运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全队合作、自主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有体现选择性学习理念的举措;

评价制度体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

积极承担区级及以上主题活动   2 次;

建有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包括资源库、专用教室、技术环境、学习平台等;

4-2   建立身心健康培养机制

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体制和较好的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达标率高。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有计划、有实施记录,取得一定成效;

对特殊学生教育建有相关档案,教育起到一定的教学收效

4-3   稳步提升学业水平与质量

关注学生学习品质,在学业水平抽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升学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小学区域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初中学科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

达到或超过本校近三年平均水平;

小学区域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

初中学科抽测合格率、优秀率、后30%成绩等有提高;

4-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长

注重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特长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学生在相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生比例高。

获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比赛位于同类学校的前30%;

5

学校特色与品质提升

5-1   实施“文化立校”的发展战略,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舒适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环境育人功能得到发挥。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体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校训中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师生员工、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认可度高,并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布局优美典雅,能体现学校独有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能体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校训中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师生知晓率、参与度 100%

5-2   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重视方案实施

专门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或学校发展规划中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一系列文化载体创建与制度创新,使学校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全员参与。

有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或学校发展规划中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5-3   与社区(会)、家庭共建学校文化

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与社区(会)、家庭联系紧密。充分挖掘社区或社会教育资源,开展育人活动。形成家校互动紧密,关系和谐,认同度高的系统育人环境。

召开组织校级家委会会议、活动共 2 次;

走村入社活动 1 次;

5-4 建设宣传展示平台,提升学校美誉度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积极宣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项操作,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

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文化载体体现学校特色

 

附件:2020年学校“一校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