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三墩中学结合学校校情和学情,实施“1345”德育导师制,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背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三墩中学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的思想,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观念在全社会依然存在;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部分学生家长素质偏低,或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或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实际,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实施“1345”德育导师制,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发动全体党员垂先示范、先锋引领,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着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二、内涵: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使教育更趋亲情化、个性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以“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先锋指数,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以导促管、以导代管、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1、实践一种理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规划者,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注。
2、实现三大目标:
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教师成为学生信任的倾诉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德育导师作为党员责任区,使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一步激励党员教师立足岗位作贡献、亮出身份展自信、向我看齐做先锋,加强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遵循五大原则:
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三、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抓实抓细落实
(一)建立工作机制,保障“导师制”规范化
1、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校级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宣传“导师制”工作意义,提高教职工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召开“导师制”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问题,完善策略与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导师的名单并负责对导师队伍的培训工作。
2、制定《杭州市三墩中学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对导师制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原则和职责,促进“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对师生签订《杭州市三墩中学导师制师生协议书》,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成长各方面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关注,师生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履行协议要求,建立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保障“导师制”的有效开展。
4、学校党总支将德育导师制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之一,要求每名党员必须参与德育导师工作,结对帮扶学生,切实落实德育导师制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全校德育导师的引领者和表率者。德育导师工作也是党员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明确导师职责,促进“导师制”常态化
1、由全体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担任导师,以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为受导学生,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立导师和受导学生: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导师制”方案,公布各班级导师名单,学生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受导学生;年级组和学生处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并最终确定师生双向选择名单。
2、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明确德育导师的职责: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了解受导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受导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家庭与学校协调做好受导学生的教育管理;要经常会同班主任、年级组交流受导学生教育转化的进展情况,在期末做好工作小结。
3、作为党建精品项目,每名党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做导师,是先锋”的责任意识,与最需要关注的学生结对帮扶,主动承担受导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进行谈心、辅导、家访等常态化活动并做好“微心愿我认领”帮扶活动,将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潜入学生内心,助力学生成长,为全校范围内落实全员德育当好行动榜样。
(三)落实“1345”,形成“导师制”特色化
“1345”导师制是我校创新德育工作的一项工作制度。
“1” 即一对一,每位导师开展以爱心关注为主线的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教育活动,做好成就学生幸福一生的成长导师;
“3”即关爱三年,每位导师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全面,具有实用性的三年“导育”计划,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进行调整。关爱三年,陪伴引领;
“4”即“四导”,每位导师要做到“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成长各方面给予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关注,帮助受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5”即 “五个一”,即每次见面一个真心微笑、每天一句热心询问、每周一刻钟交心谈话、每月一段诚心小结、每学期一次爱心家访,将导师的关爱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传达给受导学生。
(四)规范导师考核,促进“导师制”长效化
1、学校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的记录情况和向班主任、受导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实效。每学期期末将从学生进步情况、导师制落实情况(相关记录)及由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具体为:学校测评占10%,主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导师建立的工作手册进行测评;导师自评占20%,导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进行自评;学生测评占40%,学生从导师的指导方法、指导态度、指导次数、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家长测评占30%,家长从导师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沟通次数、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2、每学期末根据各项考核推选出一定比例的导师作为校级优秀导师,学校对校级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四、效果:以爱出发,共享德育成果
1、于校,打造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1345”德育导师制是基于校情和遵循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积极探索的优化德育管理的新型德育模式。我校办学规模大、师生人数多,德育导师制将学校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德育导师身上,增强了德育工作力量,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也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构建了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德育导师制工作中全体党员全员参与,亮身份、展风采、做先锋,发扬了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到了模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总支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学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2、于师,涵养师德,提高育人能力。在“1345”德育导师机制下,在党总支和全体党员教师行动引领下,全体教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教导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导师们认真参与到受导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受导学生付诸真心实意的爱。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全体教师提升了师德师风,促进了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了育人能力和教育质量。
3、于生,在导师关爱教导下健康成长。“1345”德育导师制让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得到了身边老师更多的关爱、引导和帮助,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机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道德成长共同发展,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成长各方面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关注。在师爱的滋养下,受导学生增强了自信、改善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了学习和生活能力,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在导师的帮助下发展个性和特长,享受成长和成功,树立人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向阳而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