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墩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
【作者: 孙芳晔  发布时间: 2017-10-10 09:09:01】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西湖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导师制”工作方案。此方案自201711月始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着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使教育更趋亲情化、个性化,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一对一面对面个别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以导师制为主要载体,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工作,充分整合德育资源,积极探索我校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以导促管、以导代管、整体推进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实践一种理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规划者,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得到关

2、实现两大目标:

1)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教师成为学生信任的倾诉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

2)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三、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沙立国

副组长:陈蓉蓉 陈敏霞 陆杰 黄澄辉

组员: 王萍萍 商永峰 肖亚莉 刘晓平 张福勇  郝云龙 洪媛媛 王瑞吉 劳泽军 姚坤扬 叶婧晶

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宣传“导师制”工作意义,提高教职工对此项工作的认识。

2负责制定《杭州市三墩中学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3、落实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导师的名单并负责对导师队伍的培训工作。

  4、召开“导师制”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问题,完善策略与措施,推进工作。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人本化原则: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3、个性化原则。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渐进性原则: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导师职责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了解受导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受导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家庭与学校协调做好受导学生的教育管理;

6、要经常会同班主任、年级组交流受导学生教育转化的进展情况,在期末做好工作小结。

六、导师制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开展学习。各部门、科、年级组对“导师制”的实施进行宣传发动。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深入学习,领会导师制的实施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导师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

1、导师和受导学生对象

导师:全体任课教师( 不含班主任)

受导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学生

2、导师和受导学生确定原则: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3、操作步骤:

1)年级组确定本年级各班级导师名单。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导师制”方案,公布各班级导师名单,学生选择自己的导师。

 3导师选择受导学生。导师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受导学生。原则上每位导师受导学生最多不超过3名,重点关注的受导学生不少于2名。

4)年级组和学生处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并最终确定师生双向选择名单。

(三)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导师制”的“1345

1” 即一对一,开展以爱心关注为主线的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一对一面对面个别教育活动,做好成就学生幸福一生的成长导师。  

 “3”即关爱三年,每位导师要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全面,有实用性的三年的“导育”计划。

4”即“四导”,每位导师要做到“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

5”即 “五个一”,即每次见面一个真心微笑、每天一句热心询问、每周一刻钟交心谈话、每月一段诚心小结、每学期一次爱心家访。

七、导师的考核、激励制度

(一)导师的考核。

1、导师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的记录情况和向班主任、受导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实效。

2、每学期期末将从学生进步情况、导师制落实情况(相关记录)及由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具体为:

①学校测评占10%,主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导师建立的工作手册进行测评;

②导师自评占20% ,导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进行自评;

③学生测评占40%,学生从导师的指导方法、指导态度、指导次数、指导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家长测评占30%,家长从导师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沟通次数、育人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二)导师激励制度。

每学期末根据各项考核推选出一定比例的导师作为校级优秀导师,学校对校级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八、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促进 “教书”与“育人”的有效整合,通过导师制,真正达成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生管理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导师则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学业和特长的培养与指导,心理与情感的培育与疏导,关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关注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各年级要配合学校搞好导师制的实施,在认真落实导师制各项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不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使“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新亮点。

4、强化激励保障。学校将加强活动过程监控,通过不定期抽查、经验交流和定期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导师”导育活动的指导,保证活动实效。

 

                                              杭州市三墩中学学生

                                         O一


附件: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