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中, 2020年西湖区北片“和谐心家园”家长沙龙活动又一次在家长们的万分期待中在杭州市三墩中学温情开启。本次活动,以西湖区心理健康骨干团队为基础,邀请省、市心理健康名家,对家长开展以亲子沟通等为主题的系列培训,并以轻松、开放的沙龙方式进行,体现培训的主题性,强调家长的参与性与体验分享,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
第一课 :《 改变自己》
“我们不用焦虑,不用为了孩子的缺点感到烦恼。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接受我们不可以改变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永远对孩子抱有信心,那么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11月18日,谢联平老师带来讲座《改变自己》,告诉家长们对孩子的养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并提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改变自己。谢老师通过“冥想人生”的实践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暗示语的魔力。家长应该做一个好的“催眠师”,去改变自己、肯定孩子。
第二课:《青春期的娃:想要爱你不容易》
“尊重和接纳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多倾听,少评判,和孩子平等交流;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掌控,激发孩子内在动力。”
11月19日,沈佳丽老师从“挑战舒适圈”的热身活动开始,家长从中体会到改变自己的“不舒适”。接着,沈老师通过“动物派对”活动,让家长在绘制自己孩子是哪种动物并交流原因的过程中去深入了解孩子。在家长纷纷“控诉”孩子的种种不是时,沈老师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孩子的情绪变化原因。在了解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之后,沈老师让家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来交流教育心得。家长们积极参与,展示了不少智慧教育金点子。
第三场:《为什么孩子爱手机不爱你》
“发现孩子的‘例外时刻’,即闪光点,与孩子交流中多描述事件本身,使用我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避免一味去批评说教。”
11月20日 ,孙志君老师从讲述家人轮胎爆裂的经历引出了ABC理论,告诉我们事件的结果往往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主观信念的作用导致。她还列举了《秀才做梦》与一个有关“费斯汀格法则”的例子,让大家开心一笑的同时对该理论中B(信念)的作用有了更深体会。接着,孙老师又让在座家长通过“我来写数”游戏体验了一把学生学习的辛苦,家长也似乎理解了玩手机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了。孙老师告诉家长们,其实让孩子沉迷网络的真正推手却不是网络或手机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现实受挫”“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生活无聊”“周围环境”“生理原因”都是孩子爱手机不爱父母的原因。所以,孙老师建议家长解决关系比解决行为更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指明方向后,孙老师还分享了锦囊妙计。家长反映很喜欢孙老师的课,一节课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感觉意犹未尽、干货满满。
第四场:《好好说话,有效沟通》
“当父母与孩子学会彼此坦诚相见时,他们就不再是‘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父母乐于成为一个真实的孩子的父母,孩子也乐于拥有一个真实的父母。”
沟通是需要技巧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王彬老师的讲座让家长们在生动、有趣、极具感染力的讲述中深刻体会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述影响,管理情绪,好好说话,别让那一句话伤害最深爱的彼此。
第五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做不焦虑的家长》
“人生是场马拉松,我们要学会享受人生的过程,感恩生命中的孩子。”
11月25日,十三中的周春飞老师的讲座以热身操开始,讲座中周老师列举了许多家长焦虑现象,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并让家长自测了焦虑指数。并且在“真心话大冒险”环节,请家长代表们上台说出自己最焦虑的事情,激起了在座许多家长的共鸣。周老师分析说分数并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家长需要鼓励孩子自主指定合理目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电子产品。最后,周老师提出要接纳自己的焦虑,转变错误认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爱在左,责任在右,
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
添一捧“亲子沟通”的护花春泥,
待一程繁花似锦,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