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坞幼:如何预防百日咳
发布时间 : 2022年06月15日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已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全细胞菌苗为常规菌苗;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DTP)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周,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时再加强肌内注射,由于年长儿或成人免疫力降低仍可感染百日咳,7岁以后每10年进行1次,该菌苗对出生时有外伤史,过敏史,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病史,本人有惊厥史,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及存在急性感染时禁忌接种百日咳菌苗,一般接种后在局部注射处有疼痛,轻度或中等度发热等症状,极少者在接种后数日至数周后出现惊厥等脑部症状。
4.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