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坞幼:第五周:科学“春捂”
发布时间 : 2025年03月07日
春捂一定要科学地捂,捂得不对,反而会引起受凉感冒。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但穿棉袄、捂全身、不分温度一直捂,这些不科学的春捂反而会造成身体不适。
一、春捂的临界温度
一般而言,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
如果捂的时候不出现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也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即便气温未达到15℃,也应考虑适当减衣物。
二、结束春捂的时间
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就可以考虑结束春捂。
三、春捂的注意事项
1.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
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纵然气温升高,亦不可骤减下身衣物,以免关节炎、胃肠疾病的发生。
2.春捂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
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春捂不是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
3.“上薄”也不是只穿一件
“上薄”指的是双手裸露,但胸和背还需要保护,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胸背部位仍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