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坞幼:第十五周:幼儿发热的护理
发布时间 : 2024年12月06日

一、概述

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因性别、年龄、种族而异;可因昼夜和季节而波动,清晨低,下午稍高,夏季稍高;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以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达37.5℃左右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如果只有个别温度达37.4℃,全身情况良好,无自觉症状,不属于病态。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通常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过多、散热障碍等原因导致,可出现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因穿衣过多导致散热过慢引起,也可因感染、恶性肿瘤、下丘脑体温中枢受累疾病、散热障碍、甲亢、疫苗接种等疾病引起。

小儿发热的治疗原则是寻找发热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进行降温治疗,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二、症状

小儿发热可急性起病,也可逐渐起病。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肺炎、急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等疾病。也可为病毒性感染导致,其他病原菌感染如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慢性发热表现为开始时低热,随病情发展,体温可逐渐上升或持续不退,多为消耗性疾病如肿瘤、免疫性疾病等。

三、典型症状

小儿在出现发热时常伴随四肢末梢凉,随后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略快,面色潮红,四肢以及额头、颈部等温度升高,测量腋下体温一般超过37.4℃。

四、家庭护理

小儿发热时需注意休息,因为小儿发热可使全身代谢活动增快、能量消耗增加,适当休息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同时因为婴幼儿皮肤汗腺发育不完全,婴幼儿发热时建议减少衣服,以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除此之外,因发热小儿可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建议小儿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清洁,避免皮肤感染,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可用冷水或温水湿敷头部、颈部、腹股沟、腋窝等部位,有利于通过物理的方式降低体温。

五、饮食调理

  1.小儿发热饮食调理需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蛋花汤、鸡蛋羹、米汤、绿豆汤、新鲜水果和蔬菜,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对于出汗较多的患儿,适量补充水分,以每日2000ml/m2为宜,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可以给小儿饮用鲜梨汁、鲜苹果汁。

  3.需注意少吃糖,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含有添加剂的零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高脂饮食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利于身体恢复。


 

@2019 杭州市西湖区龙坞幼儿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