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理念
经过一年的探索,集团凝聚两校优势,推进管理共融、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提出了“适性成长、人人精彩”的集团育人理念,推进“教育百分百”育人策略,坚持素养导向、全面育人,积极打造儿童味、书香味、中国味的温暖校园,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二、工作目标
1.深度共融:集团内部治理系统的再生优化
在集团核心理念引领下,进一步梳理形成一套集团化办学的育人价值体系。深入研究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素养背景下集团学术支持系统、教育教学实施系统、行政服务系统建设,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活力共生:均衡背景下教师队伍内驱激发
在初步优化集团两校教师年龄结构和骨干比例后,创设有效管理机制,强化集团师资联动,努力实现教师跨校重组后的人力资源再开发,打破不同年龄层教师的舒适区,激发教师內驱动力。
3.品牌共建:改革背景下特色品牌深度挖掘
充分发挥集团下属两校各自品牌优势,进行互惠共享。坚持素养导向,进一步推动《墨香书韵》和《百草翠苑》精品课程内涵实施,深度推进五优综合评价、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形成集团育人品牌。
三、任务举措
(一)强化党建引领,深度推进集团现代治理。
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总支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入推进集团内部治理,深化党组织班子集体议事决策制度,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带队伍,协调集团内部管理。深度推进集团办学理念体系研究,细化集团内部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统一,实现集团内部一套质量管理标准;加大集团清廉校园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凝聚集团教师力量,激发办学活力,推进两校优质均衡发展。
(二)强化改革引领,深入推进育人方式研究。
1.推进学教方式变革研究 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深研各科课程标准和评价指南。在省规课题引领下,大力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聚焦合作学习、精准教学、项目化学习、大单元学习等研究内容,强化学科实践、优化学程展开,提升学生学习力。
2.推进综合评价改革研究 深入推进“五优”综合评价迭代研究。完善五育评价方案,细化各学科综合评价操作办法,积极探索各种评价方式,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体系。技术赋能、多维度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精准刻画学生成长画像,为学生成长赋能。
3.推进校本课程(活动)实施研究 围绕“润·成长”学校德育理念,深入开展学校传统节日活动课程化实施研究,让校本活动成为学生主题实践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创新开展体艺科技节日活动,规范社团、X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深入《墨香书韵》、《百草翠苑》、《优优上学去》、《优优小导游》等集团精品课程的联动研发,为丰富学生多元实践提供支撑。
(三)夯实常规管理,筑牢集团教育质量基石。
1.夯实三级课程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在省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开足开好三类课程。强化劳动、综合实践等国家课程的实施管理,规范地方实施,优化校本课程管理,确保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科技、劳动实践。
2.夯实德育常规管理 推行一套日常行为管理标准,聚焦学生“行为优优”评价,细化“爱国优、自律优、友善优、合作优、悦纳优”五个方面日常行为表现,形成校本学生行为养成体系。进一步夯实年级组长、班主任、副班主任、值日老师等职责规范,推进年级组例会制、班级联席会议等管理机制研究。
3.夯实教学日常管理 推行一套教学规范标准,抓实抓细教师“五认真”,加强集团联合备课、联合命题。借助一校一报告实施精准管理,每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各学科进行常规监控,教师发展中心跟进过程指导;常态化推进听课、巡课、调研诊断。
4.夯实学生健康管理 做好“五项”管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常态化形成预防学生近视、脊柱弯曲等健康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需融合教育、卫生防疫等专项工作。完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健全学校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常态化监测、应急、处置机制。
(四)推进深度融合,构建集团教研训支持系统。
1.结构化形成教师研训体系 立足调研,把准集团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建立面向行政干部、三长、学科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等各个层面的研修体系,聚焦集团化办学和教育改革重点,科学设定不同研训主题,综合研制校本研修菜单。
2.抱团互助式推进教师研修 大力推进集团内联合教研、互助教研。发挥集团区一二层次学科带头人、校学科带头人,项目制名师(班主任)工作室力量,以项目认领、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研修。通过集团青年教师“成长杯”、“青年教师成长营”等研修载体,围绕教育教学、科研中的问题展开,精准助力促成长。
3.课题引领式推进实战研修 以集团省规划课题为引领,各学科组开展实践,推进“学教评一体化”的学程研究。聚焦关键问题,带动教师深入教学设计研究、学教方式研究、作业设计研究、学业评价等研究。以子课题、论文和智慧之光案例等逐步形成和深化研究成果。
(五)统筹形成合力,推进品质校园建设。
1.推进儿童友好校园建设 坚持“适性成长,人人精彩”的办学理念,提升校园制度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空间友好、环境友好,着眼温暖小事,深入推进暖心、暖胃行动,充分践行“校园有温度、师生有故事”的价值追求。
2.优化综合育人环境建设 遵循“校园建设为课程服务”的思想,以融合的理念优化校园物理空间,全力推进“女红”劳动实践空间、智慧百草育苗空间建设,启动学习空间改造计划,继续挖掘校园长廊角落功能,打造舒适阅读和活动空间。
3.推行后勤优质服务 完善后勤服务机制,科学开展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探索智慧化装备资产管理手段,优化资产管理。强化食堂成本管控,优化膳管会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暖胃行动。
4.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持续做好日常护校安园、消防管理、食品安全、校舍设备工作,严格落实每月隐患排查,定期开展不同群体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进一步完善各项突发事宜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加速智慧校园建设 基于学校需求,进一步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多维度扩充评价数据采集路径,探索学生数据化的科学分析方法,完善开发五优综合评价平台、精准教学分析平台、教师听评课系统、学生离校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