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二)过程性目标:
3. 使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四、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板、直尺、活动角、多媒体课件(1. 圆形钟面动画 2. 从实物中抽出角的图形 3.扇形图)、实物投影平台。
学生准备:直尺、剪刀、纸、活动角模型。
六:教学设计:
(一)认知准备:
1.猜一猜
师:小朋友看一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图形?(师出示: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正方形)
生:长方形、长方形。
师:为什么不猜圆呢?
生:因为它没有角。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图形中的“角”。
(二)感性加工:
A、初步感知“角”:
1.出示三角板
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学生回答。师示范完整指出三个角。
2.教师边述边用电脑出示:
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角。
出示:红领巾、剪刀、书本、钟面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你能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吗?
3.举例:
师:在日常生活角中你还见到哪些物体表面的角?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像这些物品,不管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不论它们有什么颜色和用途,在它们中间我们都能找到角。
4、我们找了这么多角,王老师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觉得角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B、尝试画角:
1、自己画一个角。
2、反馈
3、再次画,只画一个角
4、反馈
5、小结:经过刚才画角,老师想问问,你认为一个角里面应该是有些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例如:直直的线(画)……
6、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画得很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的画一个角应该怎样画
7、在一个角里面应该是包括什么?(一个顶点,二条直直的线)
课件出示角:点――顶点 直直的线――边
C、巩固练习:
1、判断角
2、数角
(三)实践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创造角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现在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制作一个角,小朋友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折一折、动手做一做、也可以画一画,这些活动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制作(体现小班化的合作交流)
2、反馈交流
3、比较角的大小
找出几个小朋友折出的角,请观察,有什么发现?
4、出示活动角。活动活动角,请学生观察,问: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角的一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这就形成一个角,再转动这条边,又形成了一个角。这个角比刚才的角怎么样?如果再把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一点,这个角比刚才的角怎么样?再转动这条边,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一点,这个角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再转得小一点呢?
5、师:从这两次变化角的大小,小朋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交流回答: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四)教学小结:
说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五)拓展:
1、小组活动:猜猜看
一张正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先猜一猜,再分小组剪一剪、试一试,看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