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我校在景汇校区举行两个市课题成果的推广活动。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贾随军教授出席了本次课题推广会。叶校长,费主任、西片区的十四所学校的科研骨干以及课题组成员教师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题研究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我校一直致力于以课题促进教师发展。经过老师们一年多的研究和努力,取得了相应的收获,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今天由费雅老师和吴伊甸老师来分享市课题成果。
叶校长致辞
会上,叶校长代表学校欢迎前来参加推广会的所有老师并进行致辞,欢迎来参加推广会的老师们。
费雅老师进行市小课题一等奖成果分享。费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课题研究的选题来源,价值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科学阐明了“编程思维”、“解决问题”等的基本含义,阐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细致说明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研究的结果。
吴伊甸老师代表课题研究团队与大家进行《“源·形·道·魂”小学精准命题促美好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分享。吴老师先清晰明了地解读了研究的课题,解释了课题问题提出来源于每一位教师在平常命题时遇到的困惑,在确定课题前先进行了困惑审视,目的是为了轻负高质促学生美好成长,科学命题促教师精准教学,品牌提升促学校美好教育。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以研究为目标,以现状为核心,以实践为路径,以检验为要旨最后达到了学生因命题而美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因命题而智慧,鞭策教学潜能成长;学校因命题而特色,打响高质轻负品牌。最后吴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后续的展望。
贾随军教授针对两个课题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贾教授指出《四步学径:基于“编程思维”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问题非常贴切,收集了大量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建议研究问题需要明确、凝练,研究框架和方法需要清晰表达;研究结果中建议提出教学建议。
《“源·形·道·魂”小学精准命题促美好成长的实践研究》超越了学科,提出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时资料也非常丰富,建议在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命题的难易程度。
最后贾教授从拟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评价这几个角度与在座老老师们分享了撰写课题的方法,对老师们撰写课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