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的十月,九年级英语组迎来了袁秋萍和陈昌艳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展示。首先介绍下同课异构的主题,涉及谈论过去的情况,包括性格、外貌以及喜好。学会用used to … 这个语言结构来表述过去的经历和习惯。在前面两个课时里,对used to …的疑问句、陈述句和简短的回答已进行了教学。
袁老师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尽管学生对陈述句的肯定形式掌握得较好,但是陈述句的否定形式和疑问句还是不够正确和熟练。所以袁老师的课堂中列举了一些事情,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小学时期是否常做,复习used to …的疑问句、陈述句和简短的回答,着重强调和特别关注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正确形式。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听说训练是多的,但开放式的自主对话还可加强,容量上还可以再增加一点。
袁老师在课堂
陈老师的这堂课谈论过去的情况,跟现在的变化做比较。这是一篇阅读文章,作为农村片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阅读文章比较长,学生阅读会感觉有难度。所以陈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降低难度、目标明确。首先,陈老师通过展示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复习used to be.接着通过《中国好声音》的一首英文歌视频来介绍一个叫做刘明湘的女歌手,比较她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导入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型。为了降低课文阅读的难度,陈老师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Fast reading 环节和Careful reading 环节。阅读环节有了这些材料支撑,并且分割成段落阅读,难度降低,学生参与度很高,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阅读效果。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有了思维导图的的帮助,学生基本上能够顺利地复述课文。本来课堂最后还有一个小组采访活动,并且作Report进行拔高,但是由于前面耗时太多,时间来不及。如果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词汇导入时比如音标教学省略一些,本堂课会更加完美。
陈老师在课堂
通过这次活动,展示了英语组两位老师的风采,也给组内其他老师提供了一些好的教学想法和教学经验。
(图文作者: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