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爱读书、爱徒步、爱养花;
她不热衷于追逐名誉,却也斩获不少荣誉,2015和2016学年区优秀班主任,2018学年所带班级荣获市先进团支部;
她教过的学生都很喜欢她;
她在班级里一直像学生的大姐姐,上课时很严格,下课后很随和;
她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分享学习和生活,学生们有时会开玩笑称呼她“姥姥”,也有人称呼她“小刘”,对于此,刘老师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她说,学生学习语文,不能总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考试,他们还应有别的收获;
她是一位具有开拓创新和不断进取精神的老师;
安于三尺讲台,她孜孜以求创新谋变;
她一直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她会布置有趣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初中班的时候,她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常会布置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比如说放学回家的路上,拍一张陌生人或者风景的照片,配上一句话解释或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搜集喜欢的明星的八卦新闻,辩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有自编自导的视频作业,唱歌,演讲,朗读之类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每天让学生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父母,这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作业,家长对孩子的这一作业非常喜欢,因为孩子与家长交流多了,亲子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好!
她说:把一些知识点换个方式布置下去,学生更容易接受。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素材作为作业,他们既愿意去做,我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刘老师去带高中语文课。
在高三的教育教学中,她按照高考考点整理思维导图,分模块反复训练,以夯实同学们的文化基础。
高三下学期,刘老师偶尔会把学生带到草坪去上课,希望开阔宽敞的自然环境,能给他们紧绷的神经带来一丝丝放松。也有时候她会把教室里的桌椅搬开,围成一个圈,鼓励同学们谁会谁讲,谁不会谁问,然后自己再作补充。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刘老师也在默默帮同学们搜集作文素材,她于是布置学生每天带新闻到班级,有价值的就大家讨论,忘记准备的就给同学们讲故事、讲笑话。
花是慢慢绽放的,树是慢慢长大的,学生也是如此。学习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面对这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不停地激励他们,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
谈起支教,刘老师说:支教的环境确实很艰苦,睡觉是打地铺,饮用水都无法保证,更不要提畅快淋漓地洗澡了,但是,我每一次去都会收获许多感动。
我第一次去青海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花,特别美,有一次摘了一支插在茶杯里,我教的那个班的很害羞的一个学生看到了就去采了一大束,一直跟着我跟到没人的地方拿出来说:“老师,送给你!”当时真的眼泪都要飙出来。后来每天都会有孩子给我采花,直到我说让花留在大自然才是最美的,他们才停下来。
其实,多年来,刘老师放弃暑假休息时间,默默地自费前往青海•玉树•囊谦•吉尼赛中心小学和青海•黄南•叶贡等地区进行支教,用爱心和责任助力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 2017年9月,刘老师组织师生义捐,为青海吉尼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与体育用品 。2019年3月,她组织师生义卖,捐助藏区学生吉米平措治疗先天性脊柱弯曲。刘老师在朋友圈倡议:爱心不分大小,省下一杯奶茶一包薯片,一起来为孩子助力吧 !
刘老师说“支教点的孩子们真的很单纯、很真诚、很可爱!但是因为太穷太落后了,孩子有梦想也不太好实现,他们学习都很认真,或许也是在渴望走出牧区吧!”
刘老师在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我们付出了什么,而实际上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漫漫从教路,不断努力,与时俱进,愿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