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区域教学实践交流,11月29日,赖燕芝首席教师工作室、羊敏首席教师工作室、张文浩首席教师工作室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在九莲小学开展一天展示研讨活动。旨在“双新”背景下,即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背景下,探索综合评价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新样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活动特邀专家: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朱国华老师;杭州市学军教育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李勤老师。
本次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共安排了三节展示课和一个专家讲座,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展示与深度的专业引领,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考维度。
第一节课,我们跟随行知小学姜哲娴老师走进《手拉手,好朋友》单元的第二节课《猜猜我是谁》。
姜老师围绕核心驱动问题:学校要举办《咕咚来了》课本剧表演,为主角制作有创意的动物面具开展教学。通过三个任务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学情在每个环节中分别设置相应的活动支架,让一年级的孩子在造型美术活动中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材料与学习的美术语言进行链接,在美术游戏活动中让知识技能得到迁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通过回顾面具知识,从动物面具上寻找灵感。在小兔子找五官的情境中完成第一次练习:拼贴五官。接着开展材料探究,利用不同材料制作面具,并应用重复、对称等形式原理。进行面具装饰。最后在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介绍和展示面具。
接下来,由浙大附小应舒婷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漂亮的拉花》。
应老师整节课围绕“如何让一张纸变长,如何让拉花变漂亮,如何让拉花更有趣”三个学习活动展开。从简单的螺旋撕、一折撕,至二折撕,借助拉花秘籍,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制作拉花,并通过组合、装饰让学生在折、画、撕拉花的过程中,制作富有创意的拉花作品。有效激发学生探究、体验、发现与创造的兴趣。学习活动设计从易到难,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大胆创新的方式更真实地感受到简单的折、剪、撕,就能创造出美化生活的拉花。拓展来学生对纸艺工艺品的认识。
第三节课,由西湖紫萱小学鲁欣老师带来《水墨印章》课程。
水墨流转间,鲁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汉印的知识,了解其用途和美感。运用绘画方法来表现汉印之美,运用水墨和国画颜料来表达汉印的线条美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兴趣。
三节展示课,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展现了多元融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生动实践。它们不仅体现了对新课标精神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启示。
本次活动邀请了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为我们做引领和讲座。朱特的讲座,从理论高度出发,结合今天的课堂,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如何在“双新”背景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评价维度的创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思课堂”。朱特的分享,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激发了更多的思考。
下午,各项目制工作室成员代表,西溪实验学校李晨、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姚舒婷、行知二小安秀娟、星洲小学李新娟老师就美术新教材中大单元项目架构、课程的落实、与AI技术的融合、与传统艺术的融合开展过程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未来规划。教师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还提升了专业素养。此次美术名师工作室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本学校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