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队学生越踢越少,到周边幼儿园家长送孩子来踢球,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校园足球三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西湖区女子组冠军#
#2018年西湖区女子组冠军#
位于文一西路的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最近几年是杭州市校园足球的一匹黑马,2016年市长杯女子组第四名,2017年、2018年连续两次获得西湖区女足冠军,优胜者杯女子组冠军。
#刚刚结束的市长杯,西溪实验学校获得第三名好成绩。#
2019年绿城周末联赛男子甲组季军乙组亚军。
刚刚结束的2019年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西溪实验学校女足获得了第三名。
另外,他们还成为校园足球国家满天星计划基地学校、浙江省绿城足球学校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西湖区女子足球训练依托单位。
三年时间中间发生了什么?
“西溪实验学校校园足球是西湖区的一匹黑马,这里的学生球踢得好学习成绩也突出,非常有特点,绝对值得探讨一下。”西湖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章时杰向本报记者介绍,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追到了西湖区校园足球老牌强校学军小学和星洲小学的身后,背后有很多值得其他学校参考借鉴的经验。
#当天周绍伟的朋友圈,校长林芳比赛中看望队员#
“突破历史,‘市长杯’季军,姑娘们你们真的很能干,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创造了奇迹。感谢班主任的配合,感谢家长的理解,同样感谢胥校的全程陪同,林校的加油和大餐,最后感谢李导这一个月来的付出,我们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没有给这届六年级留遗憾。西溪足球,每天进步一点点。”
6月13日,西溪实验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周绍伟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了这样一段饱含感情的话,作为杭州校园足球的新生力量,周绍伟这个体育教研组长目睹了西湖实验学校校园足球巨大变化。
“那时候很多学校面临情况都差不多:组建一个校队,踢着踢着校队没人了,到五年级六年级人都走光了。马上面临小升初压力,家长的焦虑我们能理解。”
周绍伟说,如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成了发展校园足球的一个绕不开的坎。
#拿到市长杯季军时候林芳的朋友圈#
“搞校园足球,基础建设很重要,但关键还是人。”
校长林芳告诉记者,西溪实验学校开始推动校园足球赶上了好时候——场地基础建设资金得到了西湖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原来一块非常破旧过渡性场地,2016年有两块新的场地建成(含一块笼式足球场地)。
#学校西面的笼式足球场#
#学校东面的足球场#
师资方面,在学校足球场地还在建设的时候,学校老师已经提前参加亚足联、中国足协国家级、省级教练员培训,林芳和学校其他同事带队到四川考察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加上外面请来的专业足球教练,2016年场地落成之前,西溪实验学校校园足球发展架构和师资已经准备好了。
“班级联赛是普及;校队是提高,校园足球发展我们采用双轨制。第一阶段是人人会踢球,由我们体育老师承担这个任务,体育老师每年都得进行足球基本训练;第二阶段是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踢球,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周五有半天的拓展性课程,这半天的足球课同时开出几个班,学生想来要抢的;第三阶段,从这些有兴趣的孩子中选拔校队成员。”
林芳告诉本报记者,比起让学生重新回到球场,更重要的是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校开放会议室给校队学生做学习室。三点钟放学以后,孩子们进入学习室自习、完成回家作业。
“比如说哪个孩子先完成作业来训练了,老师会给他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激励让他们明白不仅踢球训练好,同时也要学习好。另外对有些孩子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有的孩子喜欢踢球,怕自己成绩不好校队不要他,就努力在学习上表现,反而促进了学习。”
#五年级的吴尚宇球踢得好,学习成绩也是获奖无数#
林芳举例说,503班有个叫吴尚宇的学生。现在已经入选杭州市满天星训练营、杭州市校园足球精英队。这个学生成绩非常好,参加学科竞赛曾经获得过学校一等奖。
“我上过他们班的语文课。上课的时候感受到他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好。”她说。
“脑子灵光学习好,棋下得好的孩子,球也会踢得很好,这几年搞校园足球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规律。”
#西溪实验学校班级联赛#
周绍伟告诉本报记者,和其他很多学校不一样,他们的班级联赛是循环制,每个年级七个班之间循环,学校37个班一个月内要踢120多场比赛。四五月份的是他们联赛最忙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上足球场就没有空过。
但是在校队人才的选拔上他们有个特别的做法: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成绩好的学生。
“比如说一年级七个班300左右学生,自己有兴趣报名参加梯队的差不多80个人。分成四个班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有些孩子因为自身或者家长没时间接送原因退出,剩下来40个学生就成为了我们核心预备队员,校队选材主要就在他们当中。”
孩子自己喜欢踢、家长也支持,这样的队员是周绍伟他们想要的。到二年级之后,建立了二年级梯队还有预备队。30多个学生分成a、b队。a队是校队,b队是预备队。a队如果有人不想踢,b队马上有人替补上来,保证踢球的人数。
校队(梯队)成员只需要15-20人,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有了优先权。
“队里很多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是班级前五名,,一年级七个班七个一等奖(每班一个)一等奖,两到三个都是我们队员。二年级更夸张,5个一等奖的学生在我们球队里面。”周绍伟说。
学习成绩好有进校队的优先权;放学训练前开辟专门的“学习间”;学习好的有激励,成绩波动的有危机感。
#学生家长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有时候和孩子们一起较量#
就这么几条看上去很简单的措施,在西溪实验学校踢球不再是学习的拖累,反而成了一种促进。随着这样的措施实施,林芳和学校同事发现,家长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对孩子踢球的支持也越来越大了。
“开展第二年我们女足就拿西湖区第一了,西溪实验学校一下子到了西湖区第一集团军,成了西湖区一匹黑马。班级联赛从原来的三年级开始,现在从一年级开始,甚至和对口的诚园幼儿园、蒋村花园幼儿园对接,他们有好的苗子提前到我们学校来训练。有个幼儿园孩子家长来找我们,他大孩子已经被采荷试验小学录取了,走的就是足球路子。小的孩子边读书边踢足球,看到我们学校校园足球发展后,下决心不去民办学校,到我们学校来。现在每天早上送到我们这里训练,我们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