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据说是尧发明的,“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围棋在古代又称“弈”,是中国棋类鼻祖。
在唐朝,围棋更是家喻户晓的娱乐活动,普及度之高,上达高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可以说是人人都会下,个个能打谱。而且还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围棋名士。简直就好比今日乒乓球在我国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围棋盘
唐宣宗大中年间,日本国有个王子来到我国,这个王子棋艺精湛,打遍日本国无敌手。他来到唐朝后,向当时的皇帝李忱提出了要和唐朝的围棋高手过招。于是围棋历史上最早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唐朝在李忱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民间的老百姓称李忱为“小太宗”,“小太宗”为了不让大臣和百姓失望,派出来当时围棋第一高手顾师言应战。
顾师言这个人据说非常滴厉害,在洛阳下棋从未输过一局。可是日本国这个太子也是个有干货的人,更何况是有备而来。二人下到三十三手时还难解难分,不分胜负。
顾师言知道这场比赛是绝不能输,所以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招-——“镇神头”,此招一出,日本王子傻了……,无招可破,无奈之下只好投子认输。
但是当然究竟是怎么下赢日本国王子的,由于年代久远,棋谱没传下来的我们也就不知道。
后来这位王子还问鸿胪寺官员:这位棋手在你们国家排名第几呀?这位官员也是个爱国人士,嘴巴一张,明明第一,他楞说第三。王子一听说:我想见你们的第一。这个官员一听说:不行,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胜过第三,才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才能见第一。你连第三都赢不了,如何才能见第一。
王子一听,叹了口气:“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
在唐朝,围棋不光男人之间博弈,在女子中间也很盛行。
有个围棋高手叫王日薪,一次野外投宿一家小旅店,店主婆媳二人。到了晚上,他无意中听见这两人的对话。
婆婆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儿媳妇说:“婆婆想怎么消遣?”
婆婆说:“下棋”
儿媳妇很干脆,就一个字:“好”
王日薪想,黑灯瞎火,下什么棋呀?
这时就听见婆婆说:“我投子在XX位”
儿媳妇回答:“我投子在XX位”
王日薪一听,不得了哇,下盲棋!而且每招精妙无比,果然高手在民间呀!
等到天亮,王日薪赶紧拿出纸笔,凭记忆把棋谱打出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时在唐朝围棋的普及度有多高。
其实任何一项运动,都离不开群众基础。玩的人多了,自然高手辈出。
这个道理在唐朝行得通,在现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