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和创新习惯教育在日常教育中的途径与方法,提升班主任工作实效,开展有效的研讨活动,6月8日下午,特级教师林志超工作室开展了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在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溪校区举行,参与的还有湖北省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中心小学、K9联盟的班主任们,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同时开展,沈敏佳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
第一部分是两节习惯班会课。第一堂课是松木场校区的何苗老师和102班的学生们展示的《我喜欢阅读》。课堂伊始,何老师用绘本《不知道我是谁》故事引入,绘声绘色的描述,逗得孩子们发出阵阵笑声,课堂气氛其乐融融。接下去何老师组织开展了有趣的好书分享会,孩子们自信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阅读内容及感受,并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让阅读成为共享的幸福。在第三环节中,何老师通过五月“阅读小达人”颁奖仪式,带领孩子们品位阅读成就。同时借助亲子阅读表演剧和学生现场故事表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习得分享阅读、自主阅读、坚持阅读的好方法,不断体会阅读的乐趣。最后通过“点亮小星星”和阅读存折的体验活动让阅读活动不断延伸,阅读习惯持续养成。本堂课既是对上一阶段班级阅读成果的总结反馈,也是开启新一轮阅读的引领展示,承上启下,创新了班会课课堂模式。
第二堂课是由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溪校区的余旭艳老师和205班的学生共同带来的《我也要做会“倾听”的喜羊羊》。课堂伊始,余老师便以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人物导入,邀请学生扮演情景剧《懒羊羊上学》,自然地引出不认真倾听的行为表现。然后余老师依托真实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总结不认真倾听的行为,从而感知倾听的重要性。在情景剧《谁是最佳听众》中,余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不同的倾听表现,从而习得认真倾听的方法。随后以“春游活动之小小传话员”的游戏将课堂引入高潮,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倾听,在游戏中运用倾听的方法,并在《倾听儿歌》的欢快音乐中,再次复现了倾听小秘诀。最后余老师借助微课“聪的自述”和“倾听行动表”,将倾听习惯延伸到日常行动上,鼓励孩子们坚持养成倾听好习惯。本堂课余老师注重课堂生成,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点燃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个性潜能。
第二部分是两个观点报告,先是浙工大附实的王琦琦老师带来以《基于真实生活场域,培养良好劳动习惯》为主题的班级管理观点报告。王老师从“目标定位不准、资源有待开发、过程囿于形式、评价方式单一”的劳动教育现状着眼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拓宽劳动场域,通过丰富不同学段的劳动资源,以及链接“校内外”、链接“线上下”的方式来夯实、创新实践通道这两方面去具体落实。二是创新实践载体,切实依托“课程劳作社,专·优并举”、“主题成长月,趣·乐先行”和“启智研训营,精·深后驱”这三个创新载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三是全息评价,即通过“记、惠并用启发式自评”,“积·赞并联借鉴式互评”,“行·果互补开放式展评”等多元评价形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王老师巧妙利用地域资源,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德育全过程。
紧接着西湖一实的袁舒丹老师做以《引导创悟,自省衍习:第一学段学生课间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班级管理观点报告。袁老师主要是从“悟、约、范、监、评”这五个维度和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一是悟——感悟自身问题,初省错误之处。袁老师结合班级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了三个管理小妙招:1.镜像模式-另一个我;2.模拟后果-危险预知;3.现场重构-旁观识错。二是约——根据自身目标,形成自我约定。这三个约定分别是:1.制定目标,“班委诱惑”;2.约法三章,“抽奖诱惑”;3.牛刀小试,“奖品诱惑”。接着,袁老师还分享了“范——树立榜样,适时表扬”,“监——互相监督,奖惩并施”和“评——阶段评比,巩固成果”的实施策略,以期让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课间文明好习惯。同时,袁老师身上的教育情怀和智慧担当也深深影响着在座的每一个老师。
第三部分是互动环节,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和思维碰撞。工作室成员聚焦班会课,从上课老师的教学方法、资源运用、学生生成、课堂效果等方面作了细致且精彩的点评。
林特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了两堂课的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第一是都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于身边真实的情境展开;第二是贴近学生自己的认知行为;第三是课堂上真正打动学生,努力唤起学生的感悟;第四是注重把课堂实践内容,落实到行动上去。也就是说,两堂课都完美契合了“知情意行”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班会课理念。同时,林特也对班会课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做了精准指导。在此基础上,林特肯定了上课老师的努力和团队的强大凝聚力,也鼓励每个老师都能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林特还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论坛发言,王老师全方位介绍了开展劳动教育的校本特色实践,拓宽了劳动场域,创新了实践载体,关注了全程评价,架构特别完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袁老师从五大方面梳理了课间文明习惯培养的过程,用心用情,有趣有效。由此,林特分享了着眼于班级管理,习惯培养的“感悟—约定—示范—监督—评价—优化”六步骤,使好习惯不断内化,引领未来。
林特的讲座既高屋建瓴,风趣幽默,又深入浅出,给在座的老师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也为接下来的德育实践和研究指明了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本次工作室研讨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既有骨干老师的课堂展示,又有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分享,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互动点评,更有德育专家的精准指导和有效助力。通过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也为广大班主任创造了交流研讨和互动提升的大好机会,让老师们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得心应手,逐渐成长为有情怀、有智慧、有担当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