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科研工作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1  

2023学年,我继续担任学校的科研室副主任,主要分管学校的科研、师训工作。任职以来,本人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向各位老师述职,请予于评判。

一、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的推进中,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旨在通过科研活动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我们积极鼓励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以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我们加强了课题过程性管理工作,确保每一项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会、中期汇报以及课题成果推荐会活动都能得到认真组织和落实。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西湖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得规划课题成果三等奖1项、小课题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4年西湖区小课题立项4项;浙江省教育学会实验学校分会第十二届教育科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项,2023年杭州市适性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杭州市小学管理和德育研究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教)教学研究评比三等奖1项;2023年杭州市少先队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1项;2023杭州市小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2项;2023年西湖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的科研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重视和各部门全力配合。

1.专家引领,提升科研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教师的科研实力,我校积极引进校外专家资源,对科研活动进行精准指导。在2023年市级区级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上,我们特邀了西湖区教育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曜君教授及王斌老师,为我校课题组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在随后的2023年立项课题中期论证会中,杭州市竞舟小学科研室主任陈益珠老师也受邀参与,为我校课题组的教师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此外,在2023年西湖区课题成果评比中,我校特地邀请了西湖区教育学术委员会王斌老师及杭州市象山幼儿园副园长张引江老师,为我校教师进行了成果的指导,以期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

2.骨干带头,增强科研氛围

鉴于学校教师构成中,中老年教师占据显著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校的科研氛围,导致该氛围显得较为薄弱。在这种环境下,青年教师们尽管怀揣着对科研的热情与期待,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缺乏明确的指导与方向,因此难以有效投入科研活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本校的骨干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课题组得以组建,成员不仅包括了中老年教师,也吸纳了众多年轻教师。这种跨年龄段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中老年教师将他们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多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与提升。在这样的合作氛围下,学校的科研氛围得到提升。

3.教研牵引,提升科研水平

为了稳步提升我校的科研能力,我校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以教研组为主导的科研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鼓励各教研组以集体为单位,积极申报课题立项,将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的美术教研组在小课题研究中荣获区级二等奖语文组和信息组也分别在小课题研究中表现出色,荣获区级三等奖。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扎实进展,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师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工作将紧密结合2023学年校本研修申报书的具体内容,以“定制学习:精致教育理念下教师个别化学习的实践创新”为核心议题,在已有特色论坛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项目制、小组化的学习活动。此举旨在显著提升教师的时间利用效率,更深入地发掘全体教师的潜在能力,激发其内在活力,从而引领教师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1.健全研修机制,重视督导管理

我校将校本教研的核心聚焦于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关注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切入点在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成长点在于推动学生全面进步与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为此,我们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科研室负责具体管理的校本教研团队。建立了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校本研修体系,确保校本研修工作得以实质性地推进。

2.创设成长平台,助力教师发展

为深入构建教师成长平台,切实推动校本研究工作,我校以“青蓝工程”为基石,以“专业引领”为导向,以“自我反思”为动力,全面展开了一系列教师研修活动。通过组织理论学习,深化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教学实践能力;通过经验交流,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骨干引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全面而有力的平台支持,助力教师素养的持续发展。

1)“青蓝工程”,促进新教师成长:采用“青蓝工程”中的师徒结对传统模式,学校分别为新教师配备了具备强烈责任心和优秀业务能力的学科导师,以及拥有丰富班主任管理经验的导师。通过签署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导师与学员的职责,为新教师成长构建了有力支撑。借助校内师徒结对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在传授经验、协助成长方面的优势。

2)“专业引领”,加强骨干教师辐射:充分发挥校内资源,推动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升其影响力。师训领导团队制定骨干教师管理策略,深入剖析各骨干教师的专长与特色,挖掘潜力,通过多元化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借助骨干教师的优势,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以特色论坛为支撑,学校依托湖畔论坛、班主任论坛等平台开展研修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依据自身特长,主动组织相关研讨。每位骨干教师须开展师徒结对项目,切实肩负起资深教师对新生力量的培育责任。教研组长合理制定研修计划,将教研与研修有机结合,严格执行研修制度,切实推进研修活动,重点关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的实践。在本学年,我校设有两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同时成立了三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旨在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培育基地,助推骨干教师提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在专业引领、推动和辐射方面的作用,促进学校优秀教学教研人才的专业发展,以及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社会发展局与西湖街道党工委的的大力支持下,名师培育基地的系列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王曜君作为名师培育基地的领衔导师,全力推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在本学年中,已陆续开展多次主次培训活动,如《创建西子湖小学自己的“生·动”课堂》和《朝着课标走去,构建西子湖自己的“学思”课堂》,以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

3.优化调整,完善内容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灵活调整研修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区域学习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重点推进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以及书法艺术修养培养等方面的研修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 存在问题

在回顾与比对既有计划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方面。其次,骨干教师在引领团队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引领效能。第三,当前教师研修实施考评体系尚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真实研修水平,考评机制的完善与优化仍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2. 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青年教师科研培养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将设立专门的青年教师科研培养计划,通过实施一对一导师制、构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项目申报指导等多重举措,旨在协助青年教师迅速提升科研能力。同时,本校将增加对青年教师的科研经费支持,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此外,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师的研修需求,特别是针对教师们普遍反映的迫切问题,我们将加大相应的指导力度,确保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的规范性要求,并制定更为详尽的评价细则,以确保研修活动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本页发表人:  
版权所有 (c)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邮箱:xhxzxxx@mail.hz.zj.cn
茅家埠校区:杭州市龙井路76号 310013 电话:87997929
九 溪校区:杭州市之江路40号 310008 电话:86591220
技术支持: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