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促成长 专家领航明方向——西湖风景名胜区名师培育基地开展课题方案专题指导活动

  发布时间:2025-02-27  

为进一步提升西湖区风景名胜区教师培育基地教师的科研能力,2025年2月21日上午,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王曜君教授联合杭州市教科院沈美华书记,组织名师培育基地教师开展了课题方案专项指导活动。本次活动对教师们的课题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准把脉,通过两位专家的引领进一步促进名师培育基地课题研究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聚焦真问题 把准研究切口

“课题研究要立足教学实践,切口要小,聚焦真问题。”沈美华书记在指导成映洁老师的三图智链课题时强调。针对当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选题过大、学科特色不足”等共性问题,两位专家建议教师紧扣学科本质,从教材深挖、学情分析入手。如赵洁老师思维图鉴课题通过设计课前粘粘乐、课中手账本、课后工具包三类支架,将抽象的几何直观培养具象化;沈惠芬老师的学习圈研究则聚焦真实场域创设,将应用文写作融入校园生活情境。

锚定新课标 创新育人路径

在指导跨学科主题研究时,专家注重引导教师把握育人导向。针对李晓清老师的设计学堂课题,沈书记建议紧扣科学家精神赋能这一核心,通过美术与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形成可推广的课程实施策略。沈书记在点评刘萍老师的四季茶韵课题时,提出以“茶之春、茶之夏、茶之秋、茶之冬”四季课程链,将龙井茶文化转化为系统的育人资源。

精研方法论 规范科研范式

针对课题方案中普遍存在的"成果指向模糊"问题,王曜君教授着重强调研究逻辑的严密性:“预期成果要可视化,要体现问题解决的深度与效度。”在指导张婕老师的数学史综合实践研究时,专家建议构建“三融进阶”实施路径;对于陈妮娜老师的信息科技课题,则提出“原理学习-场景建构-实践验证”三阶研究框架,确保科研过程的科学性。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王曜君教授对课题方案的撰写要求进行了强调。他提醒各位教师,课题的切入点应尽量精巧,并且要紧密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度。这次课题方案撰写指导,不仅使教师们对课题研究的路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名师培育基地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页发表人:  
版权所有 (c)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邮箱:xhxzxxx@mail.hz.zj.cn
茅家埠校区:杭州市龙井路76号 310013 电话:87997929
九 溪校区:杭州市之江路40号 310008 电话:86591220
技术支持: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