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三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2012评比)

  发布时间:2013-04-18  

编号:23组别:综合组

小学德育三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笔者试着探索一种德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从阐述德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构建,并通过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举案列摆事实来说明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小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和道德观鸟的稳固形成。

关键字:德育小学实践教学模式

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德育教育在他们中应该首屈一指。”小学生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个时候的德育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所谓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和体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学模式使之能够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小学德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道德行为带来的社会反馈,并据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肯定或者是修正,进而养成一种道德行为习惯,最终形成道德品质的教学过程。

一、构建小学德育的三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道德观念的长期稳固形成。目前我们小学德育教育很多都是停留于口头的说教或者榜样教育,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照着老师所说的做一遍。有时候做了也不是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会要求学生在某一节课或者一段时间完成某一件事情,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暂的实践活动,相对学生道德观的形成,这些是不够的。

培养一个习惯需要21天,培养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笔者认为,这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是非观和道德观都还没有成熟,甚至有的还没有成型。这个时候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还是要培养习惯的方式来进行。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内化、由不稳定到稳定。而我们的实践教学模式正符合这样的规律。

1)由被动到主动。小学生在学习之处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的。因此在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初始阶段,需要教师来确定一个主题,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要求学生按照主题和活动计划来有选择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后期,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由学生主动去实行。(2)由模仿到内化。小学生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会受到同伴行为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那些道德行为优秀的同学给予不断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其他学生就会开始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观,成为支配他们行为的内在动力。(3)由不稳定到稳定。小学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他们对待周围的事物是没有定性的。因此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强化和肯定,一直到学生能够将这种道德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最终形成一种道德品质。

由于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小学生,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小学德语的时间教学模式有一下特征:1一学生主题活动为主,教师采用宏观调控,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2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3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很少,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因素影响很小。4活动时间较长,在道德教育的同时也有助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是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内化,又不稳定到稳定。根据这个学习特点,教师先要求学生去做,同时确定学习榜样。学生参与的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连贯性,时间要长,学生在做了某一件事情之后总是希望被认可,被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这需要在活动阶段教师也参与评价。综上所述,笔者把实践教学模式分为三步。

1.确定主题,激发情感。道德教育可以细分为很多方面,比方助人为乐、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等。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先要确定一个主题,防止每一方面都想抓最后每一方面都没有成功地情况出现。确定主题可以由学生商量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各种社会事件来确定。确定了活动主题之后便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各种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展班会课。在班会课中通过学生讨论、表演、讲诉亲身经历等方式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2)树立一个榜样,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肯定是有让人瞩目的闪光点的。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英雄纪念馆、阅读英雄故事来了解英雄事迹。如果是身边的同学,则是可以利用同伴之间的模仿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2.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德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重点所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实际体验社会提倡的道德行为是怎样的,不同的道德行为带来的社会反馈是怎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是瞻仰榜样型的参观活动,也可以是身体力行的家务劳动,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总结自己的感悟.实践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实践活动必须是学校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允许的,学生可以做到的,通过教师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要避免拍脑袋决策。(2)教育性原则。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道德教育。每一次实践活动都应当渗透着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够体验到他人对自己道德行为的反馈,否则便失去了活动的意义。(3)全员参与原则。道德教育不是针对个人的,与个人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没有关系。因此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应当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4)多样性原则。道德教育是全员性的,但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因此活动设计得多一点,尽量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喜爱的活动并乐于参与其中。(5)持续性原则。养成一个稳定的行为习惯需要九十天的时间,因此实践教学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来不断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3.成果展示和评价。在实践活动结束的时候需要一个成果展示来对这一系列活动做一个总结,使学生明白在过去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做了哪些令自己自豪的事情,有了哪些感悟、发现了身边哪些值得学习的榜样。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图片展示,记录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可以是征文比赛,让学生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感所悟做一个总结。可是小贴士展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班里值得表扬的行为、记录学生对某一件事的简短感言。

作为德育的实践,每名学生都会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得到自己行为的评价。参加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的学生以学校的评比结果来衡量自己的能力。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有见义勇为之星、爱岗敬业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勤奋好学之星等的评比,这些都是对某一方面有特殊事迹的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三、小学德育三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下我将以“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为案例,来具体说明三步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确定主题,激发情感。

这次的主题确定是由教师决定的,通过“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的主题班会课活动,引导学生明白: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于奉献,而奉献正是美的真谛,从而在切实感受身边好人好事(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奉献(创造美)的情感,学会关心与帮助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生活中的美。在班会课上学生讲述自己对雷锋精神,雷锋事迹的了解,总结雷锋精神的真谛是奉献.接下来学生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回忆帮助过自己的人.体会和感受奉献之美.最后通过学生表演,大家讨论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来向雷锋学习,学会如何创造美.班队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班会课之后还利用午休课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学习雷锋与爱同行》一书,通过了解书中的平民英雄来树立他们自己的榜样、激发他们的情感。并且进行了雷锋精神大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在现在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小学生可以怎样来学习雷锋。阅读和大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

在活动中期,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借助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了雷锋纪念馆。

(二)实践活动。

这一次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系列的“手拉手,创造美”活动:

手拉手结对活动之一:牵手一年级,创造爱幼之美

活动简介: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会拖地扫地的小朋友很少,搞卫生的动作也很慢,我们每天都有同学下去帮他们打扫教室.

手拉手结对活动之二:牵手学困同学,创造同伴互助之美

活动简介:班级成立学习小组,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时候上课或者讨论,会以小组为单位来坐而不是按常规的高矮来坐.能照顾到后进生的自尊心,也能够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手拉手结对活动之三:牵手生病的同学,创造同伴互助之美

活动简介:本学期班里有同学动了手术,伤口没有完全长好,很多事情不能做。同桌帮忙照顾搬凳子洗勺子。班里其他同学也开始有意识地不在教室里打打闹闹,为得就是避免在无意之中撞到她。

手拉手结对活动四:牵手敬老院,创造敬老之美

活动简介: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几个同学表演节目,赠送书法作品,陪爷爷奶奶们聊天,教他们英语,给他们捶背。

除了“手拉手创造美”的系列活动,还有其他一些相对独立的活动。在“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雷锋与爱同行》征文活动,有一人参加了区《学雷锋与爱同行》演讲比赛。

(三)成果展示

1.部分学生活动感言

感言一: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是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说雷锋精神。有的人会说,雷锋的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不一样的,雷锋精神早就过时的。其实呢?你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其实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身边。我题目会不做,同学就会教我,这就是雷锋精神。学习雷锋不一定要做大事,帮老师整理一下讲台,帮同学搬搬凳子,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徐慧茹)

感言二:雷锋精神听起来很遥远,但是做起来却很简单。老师说,惊世一瞬的底色,是平凡却不简单的一向。因为雷锋“一向“在做好事,所以突然有一天被人发现了,于是毛泽东就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这是惊世的“一瞬”。如果我也能每天做好平凡的小事,那么有一天我也会有伟大的成就。(姚宇凡)

感言三:有人觉得学雷锋很简单,但是我觉得一点也不简单。认为学习雷锋简单的人,肯定觉得学习雷锋就是去敬老院慰问一下,就是扫扫地。但是我觉得不简单。学习雷锋不是一时的事情,不是三月的事情,是应该一直做的事情。偶尔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经常做好事。而学习雷锋,就应该经常做好事,应该一直做好事。(方俊杰)

感言四: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学习也不好,这学期又生病了。但是同学们都照顾我,还会送我本子。我不会的题目有人会教我,别人不会的题目我也会教别人。这就是相互帮助。(袁桂雨)

四、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成绩

在“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案例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明显多了很多,从捡起地上垃圾扔进垃圾桶到捡到手表还给失主,从帮同学打一次饭到从秋日的湖水中救起同学,涌现出了很多乐于助人之星,敬业奉献之星和见义勇为之行,有此可见,在一个大的主题之下,通过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内化成道德修养道德品质。

附部分实践活动图片


本页发表人:  
版权所有 (c)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邮箱:xhxzxxx@mail.hz.zj.cn
茅家埠校区:杭州市龙井路76号 310013 电话:87997929
九 溪校区:杭州市之江路40号 310008 电话:86591220
技术支持: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