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6  

威尼斯的小艇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第1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世界各地这一主题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能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

威尼斯的小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课文从交代小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再到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清楚本文是一篇动静结合展现风情课文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威尼斯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以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夜晚所特有的风光,使学生体会景物动静之美的极佳范本写法读到选取典型,文章并没有用多方面的描绘威尼斯的所见所闻,而是借这座城市独有的标志——小艇来把水上名城威尼斯的风光韵味十足的表现出来在写法上文章选取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典型典型场景——戏院散场和典型时间——白天半夜。

开篇:前后勾连明单元学习之要

本单元,作为第7单元的开篇之作,明确学习的要求,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首先我出示单元篇章页。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关注到了本单元的一个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发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已经在五年级上册学习过了,而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一学习任务一起走进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接着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威尼斯的一些资料,了解水城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到威尼斯有宏伟的圣马可教堂,有数不清的桥梁风格独特的回廊,而作家马克吐温却将目光聚焦到了威尼斯的小艇并让学生习读课题环节,我主要通过篇章页导入,知勾连资料交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点,初步感受威尼斯小艇的魅力

初读:依托习题理小艇内容之脉

那么课文围绕小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呢?请学生围绕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并交流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的办法不难发现课文围绕小艇介绍了以下这几个方面

接着让学生找到对应的段落,学生马上就会发现还有第一自然段没有概括,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读一读,交流阅读收获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重点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纵横交错这个词,补充阅读链接中的片段,通过圈画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方面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感受辉尼斯的小艇所展现出来的异国风情

本环节我以课后习题为依托,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呈现河道的图片,阅读资料链接的补充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威尼斯河道纵横的特点,以及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重点:着眼外形,品小艇特点之妙。

本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小艇的特点,体会表达的效果在充分了解小艇特点的基础和表达效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这一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借助学生画的图,认识船头船艄和船舱并学习生字伤,通过字理识字,学习生字,进一步理解小艇的特点

接着你为什么要把小艇设计成这样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小艇独特的外形,能够适应威尼斯河道纵横交错并不宽阔的环境,符合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条件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抓关键词对比阅读图片理解上下勾连的策略,层层推进,立足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四、读写结合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体会表达效果课件出示学习活动二,学生可能会选择既定的这张思维导图,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发现这一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从船夫和乘客两个角度展开描写。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个性化的解读,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快稳两个方面设计出这样的思维导图。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一自然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主要从船夫和乘客两个角度来写,们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三种情况都是在写小艇的活动,体现了船夫驾驶难度越来越高,但不管怎样的难度,不变的是快还有稳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句话能否调换顺序,从而发现关联词的妙用和内在的联系

然后我启发学生思考,小艇的快速与平稳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那么这与小艇独特的外形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通过联系上文会发现独特的外形特点是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必要条件也是它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重要原因这一自然段通过从船只多操纵自如,拥挤时挤过去,狭窄时平稳的穿过,转弯三种情况表现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动态,体现了威尼斯的于是我顺势提问,船夫还会遇到哪些情景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穿过桥洞的情景,逆风行船的情景,夜晚行船的情景等等,然后提出写话的迁移,让学生别尝试表达课件出示学习活动三,学生可能会这样写到。在交流中紧扣小艇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水城的动态之美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统编教材的编写体系强化了读写的关联阅读铺路以读写促读环节的设计是继上一板块学生自主学习后的放手合作学习是由扶到放的学生的学习无限深度的过程通过搭建绘制导图发现表达想象情景动态练笔这一学习支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感悟动态描写的效果,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迁移整个过程我主要抓住一个外形感悟一个动态场景通过对比阅读导图引学,迁移写话等方式来层层落实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页发表人:  
版权所有 (c)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邮箱:xhxzxxx@mail.hz.zj.cn
茅家埠校区:杭州市龙井路76号 310013 电话:87997929
九 溪校区:杭州市之江路40号 310008 电话:86591220
技术支持: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