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04  

《认识米》——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估一估,测一测。测量运用到生活环境中,学会寻找并建立正确的表象。目标意识强烈,通过多重形式的题型训练。在信息交流方面,充分利用学生产生的资源,学会找稍微薄弱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鼓励。

每个学生需要有一米的东西,可以是小棒、纸条,学生自己感受米的产生过程。再通过用尺子量一量,没有刻度的米,测量得到米和厘米的大小关系。在测量的过程中,超过量程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会在终点做记号,再进行相加,理解长度是可以进行叠加的。可以整十数的进行测量,比如每20厘米。

学会先估一估,再测量。心里能建立表象:10厘米大约是多长。利用好自己的身体尺,比如:一拃是多少,再计算大约多长,大约是多少,利用身体尺进行估。在进行测量后,自己评价自己估的是否准确,误差1-2厘米都是正常的,比一比谁估得更准确。

关于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建立表象,用实物建立表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

在说米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表述概念语言:米、1米、2米…

1米=100厘米,可以从左往右看,也可以从右往左看,先念右边,再往左边,学生读一读。等号表示比多少,左右是可以互换的。

在比较长度大小时,可以多元想法,找中间量,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思维。比如8米是8个一米,80厘米,一米都不到。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大家一起表扬,手去笔划大小,几步等等。利用好的方法和语言表述。如果…那么…共同交流的变现和参照物,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经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测量学生的身高,先实测,再利用数据可以写成一米多少厘米的复名数表示长度,不到1米,1米20厘米等。

在课堂上,学生实际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利用画线、测线的长度、线条、棍子等一些手段进行实际测量。先进行实际测量,再记录,最后数据分析,比大小、填单位、改错。回家作业可以布置一些实际测量的物体。



本页发表人:  
版权所有 (c) 杭州市西子湖小学 邮箱:xhxzxxx@mail.hz.zj.cn
茅家埠校区:杭州市龙井路76号 310013 电话:87997929
九 溪校区:杭州市之江路40号 310008 电话:86591220
技术支持: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