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拓展 思维提升

来源:发布时间:2019-06-13

      6月13日下午1时,杨劲芳·张军林项目制工作室研讨活动在杭州市学军小学之江校区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有我们学军智慧的张校长和杨老师,还来了一位美女专家老师,那就是我们浙江省教科院的林莉老师。今天,围绕“内容拓展,思维提升”的主题,安排了两堂数学拓展性实践观摩课,三个观点报告分享和聆听一个专家讲座,真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盛宴呐!

      首先是之江校区的教研组长周英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节三角形主题的拓展课《三角尺的奥秘》。整堂课,由三角形展开思维式风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素材——三角尺。通过任务驱动,让孩子们在“拼”、“割”的动手操作中,自主建构新知识。在充分锻炼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学生感到乐趣无穷。

      紧接着,杭州市三墩小学的陈莉娜老师带领之江校区二(3)班一同玩转24点。从两张牌到三张牌再到四张牌,充分利用扑克牌这一新型学具,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读懂规则,尝试游戏,最后展开思维风暴。在这样有趣、有序和有用的数学拓展课中,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然后,三位工作室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观点报告。来自转塘小学的张晓玲带来的《教材中的“延”与“拓”》中提到,她受到杨老师的启发,从书本和课作练习中找到拓展点展开拓展性教学。像这样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发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思考问题,而且能够达到建构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结,开拓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的目的,从而让数学更有味道。

      杭州市留下小学的支杭菲老师结合“阿拉丁和魔法师”这一课例,告诉我们:

            一、拓展什么——挖掘学习素材,契合学生需求。

            二、怎样拓展——明确游戏规则,探讨优化策略。

      杭州市文理小学的陈艺浩老师则是侃侃而谈,就“数学拓展课VS拓展性课程的区别”、“数学拓展课时间来源问题”和“数学拓展课教什么”以及“数学拓展课怎么教”这四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数学拓展课即在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技能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

     接着,林老师从学习方式的角度为我们对于数学拓展性课程的理解开拓了新的思路。她提到,学科的主导价值,并不重在它的事实知识和原理,而是它对整套知识的系统思维方式——它的形式与联系,未解决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完善人类的热望以及看待现象的特殊方式。也就是说,数学拓展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学生掌握了数学的工具与方法、思维方式等。就像编号可以用在很多场合,但是第一个想到在这个场合运用的人就特别了不起。所以她说道,拓展课不一定是提前把知识下放,也可以是特别简单的知识,别人完全想不到的方法。

      最后,张军林校长为我们做了总结。他说有两种创新,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数学也是这样,想办法创新。这就是拓展性课程的研究。让学生永远保有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我想,一堂课的精彩不仅在于老师,更在于学生。因此,我们的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从内容设计上力求能满足学生更多的需求,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从课堂教学上落实教学目标,完善认知结构,拓展学习渠道,让拓展更有数学味。我相信,通过我们这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研究,我们定能开发出一堂堂具有思维含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拓展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