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抹绿
赵媛媛
三尺讲台上的那一抹抹的身影,融入一个追求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世界,是一份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神、崇高,而是近在咫尺的威而不严;他们用生命照亮了一颗颗求知的心灵,用生活谱写了一首首教育之歌。他们的恬淡,他们的威严,都来自那一份最自然的责任心,犹如红花丛中星星点点的绿,自然真切,不可或缺。张利萍老师就是我最先接触到一抹绿。
92年毕业之后从教高中迄今,她已是一个拥有16年班主任资历的高级教师。开始,与这么一位资深教师同为一个年级的班主任,我感到莫名的压力和焦虑。然而,正是这么一位严谨而又细腻的老师,带我走过初出茅庐的青涩和初为人师的懵懂;两年多来,她将春蚕、蜡炬的教师形象在我脑海中刻画的淋漓尽致,长伴于我的教师生涯。
她的激情
张老师对工作对学习的激情,时常让人忘了她是一位从教二十年的资深“老“教师,时时透露着连现在的一些青年教师身上都鲜少见到的活力和激情。她做每一件事时的投入和严谨,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感慨。她为了一个课题,熬了好几个夜晚;为了一份讲稿,反复修改好几遍;甚至为了自编材料的一个封面,也斟酌再三,问了好几个人的意见。开学第一周,开卫生委员会议时,只有他们班没参加,一问,才知道他们班的卫生委员还没有选。我当时很纳闷,这可不是张老师雷厉风行的性格。后来才了解到,卫生委员一职,已经有很多自荐人选,但是不经过她几天的观察和考验,她绝不会轻易地做出决定。我眼中的她,就像一个上了弦的发条,总是忙碌的身影,而她的身后总有一大批等待她亲自去做的事情。她的一言一行,她的付出,让我体会到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令人感动的朴实,一种令人奋发的激情!
她的桌子总是办公室里最整齐的一个;跟别人合作时,她总是主动承担最多的一个;她的学生总是值周时和老师打招呼最响亮的一个!同在一个办公室很久之后,直到坐下来谈她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已经在教高中生了。之所以一直不愿意用“老”教师称她,是因为她孩子气的笑容、她爽朗的笑声、她充满活力的工作方式,让我完全忘记了她的年龄,觉得她就是和自己一起毕业、一起每天面对新挑战、一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的战友!
她的才情
如果说对学生那份最真切的责任心是她站稳教育讲台的基石,那么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绝对是她厚实为师的底气。她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是一个全才,他要带领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带领的能力。她也确实做到了,她所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她申报的课题也在区里获奖;艺术节中他们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孔雀舞,就是她自编自导的策划;运动会上精彩的开幕式表演,也源自她带领全班同学的创意和她不辞辛苦地筹备服装和道具。在她罕见的闲暇之余,自学会了WPS和CorelDraw,让我们折服不已。
她的真情
张老师的身体不好,尤其是这两年多的班主任,让她的白发又多了好几缕,让我看来有一丝丝心疼。去年医院检查出她患上了胃结石,在医院做手术,愣是挑了个周末,一节课也没落下,校长都忍不住批评她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家里上初三的女儿在她的生活里,永远只是第二。开学初,女儿逃学也不在家里,面对女儿的老师和老公多次电话的质问,她却还是淡定地坐在那里语重心长地解去学生的心结。年终的时候,学校给她颁发家庭事业兼顾型的荣誉时,她哽咽了,说,我不够资格,我们听了,鼻子也酸酸的。
她的温情
张老师的严谨的做事风格为身边的每一个人所熟悉,而正是这样一个处处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所体现出来的细腻和温情,时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些后进生曾经一次次冰冷而又无情的分数摆在眼前,在张老师温情的包裹下,融化开来,浸透至心底深处,扩散开来,或化为动力,或化为压力,督促着他们向上,奋发。一个学生胰腺炎,只能吃流质食物,由于住校,爸妈上班又不方便,张老师就每天起早给他做饭,而她那时刚做完胃结石手术。
张老师说,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以忘怀的老师将是她一生不悔的追求。也许正是心中这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支持着她把青春囿于三尺讲台而无悔,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时享受的敬重,每天过着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
大自然中的一抹绿,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红花丛中的一抹绿,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无限;而三尺讲台上的这一抹绿,是一种寂寞的恬淡!
因为有你,宜人的校园,因为有你,可爱的学生,因为有你,优秀的老师,因为有你,西高精神,才有不一样的西高,才有充满魅力的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