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文溪中学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文溪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举措,立足全面教育质量观,综合提升学生素养和办学品质,被授予国家级青春健康基地称号,获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优秀站,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五星级党支部,第十三批绿色学校,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区教育资助先进单位,区科技节优秀组织奖,在区教育系统生态绩效考核中获依法治校奖、教师发展奖、后勤发展奖、创新发展奖。这一年,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1.多元评价,浸润德育,飞扬学生青春
学校夯实“青春德育”路径,实现课程育人。开展国防教育、学农等劳动教育以及足球节、科技节、体育节、柚子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青春德育”四大课程,培育学生“身心健康仁义文雅”的核心素养。以名人班建设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完善五好学生评价机制。依托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聘请陈琦、岳鸿、 董煜、何传领、高亚兵、韩似萍等心理专家开展学生个辅、团辅,多次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沙龙等活动,每周三开展线上读书会,学校接待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委员会秘书长俞国良等百余位省市区领导和专家,学校的新青春教育受到高度评价。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试点单位,全校教师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全员考试并已全部通过。同时2位班主任老师的家访故事案例在西湖教育中发表,学校获西湖区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多样课程,各美其美,彰显特长风采
学校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校情,在“仁义文雅”课程基础上,优化“青春飞扬德育课程”体系,设计“BPX课程”,让每一个学生每天在不同时间段,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如切换三种学习模式,助力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愉快奔跑。2023年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发挥出色,共有235人次获奖,其中省级比赛获奖3项,市级团体及个人比赛获奖8项。同时,在下列比赛中取得突破:文溪女足获2023年西湖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一等奖,杭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第四名;文溪少年在杭州市阳光中小学体育排舞比赛中获一等奖;校龙舟队蝉联2023年第三届杭州市全民龙舟争霸赛冠军;程帅、朱林昊、岁乐恒三位同学达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学生团队获区科技节海空协作项目一等奖;获杭州市“火炬金奖”1人次,西湖区“火炬银奖”2人次。1名同学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3.多层分类,数据赋能,推动学教变革
学校积极探索基于“Pad+ABC”的智慧课堂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深化、创新学习范式,不断推进适合培养学科素养的学教方式变革。积极建设“智慧课堂”文溪资源库,不断充实完善Pad学习资源库。实施校本作业工程,初三自编复习资料,完成学校资源库建设工作。优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业布置、目标管理等过程管理,提高学习效率,让每个孩子得到适性发展。
2023年学校的中考成绩实现了历史突破,优高上线比例较前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特长生、中本一体学生录取人数都创历史新高。
4.多点开花,精准研训,加速教师发展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我校依托“一二三四”式智慧师训模式开展教师研训工作:“一”是指“一条主线”,即“培养四鹰(雏鹰、飞鹰、红鹰、雄鹰)教师”;“二”是指“两大载体”,即“课堂节”“学术节”;“三”是指“三个板块”,即“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全员培训”;“四”是指“四条途径”,即每个培训版块的四条具体路径。在该模式下,涌现出了一批教育、教学上的区域领军人物和优秀青年教师代表。2023年学校承办区级及以上研讨活动10余次,省市级公开课13节,连续六年取得西湖区校本研修考核优秀。科研方面,学校有1项市级立项课题、13项区级立项课题,课题成果14项在区里获奖,获奖率达100%;区“智慧之光”获奖案例15项。教师发展方面,学校共有15节课在杭州市“共享优课” 中获奖,其中7位教师获一等奖。教师发展方面,学校科学组团队叶艺婷老师进入西湖区项目化学习挑战赛20强;夏春燕老师获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西湖区一等奖;郑燕萍老师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叶艺婷老师被评为西湖区教坛新秀。
5.多维保障,立足需求,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从师生的需求出发,持续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优化,做好一件件温暖小事,积极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加造了两个地下餐厅,满足学生用餐需求,既温暖了师生的胃也温暖了师生的心;建设烹饪教室,修建航模水池,改造露台防腐木,建设天空菜园,舞蹈教室安装地暖,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需求;启用新的图书管理软件,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服务;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为学生营造更温馨的学习环境。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1. 学区调整带来的家长、学生、社会、教师等方面的影响持续显现,特别是由此带来的教师超编严重以及相应造成的教师流动,加剧了教师结构性的不合理性,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科专业的引领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2. 由于学校所处位置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紧张、家长缺少合理的教育理念占多数,不少学生存在各种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更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多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而非单一成绩,同时加大家长学校的建设力度。
3. 学校周边环境复杂,需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联系协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安全与健康维护学校声誉和形象。
杭州市文溪中学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践行“新青春教育”具体实践路径和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主要目标
1.进一步推进“新青春教育”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夯实“成长每一个人”教育思想,争创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2.进一步优化完善“BPX”课程和“青春飞扬”两大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创新“文溪少年与我的实践”活动形式,形成《新青春教育实践》案例集。
3.以“提质强校”为契机,夯实强校工作路径和目标,深入推进“PAD+ABC”青春课堂迭代发展,加强数字课堂与项目化学习方式的融合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抓实教学常规,注重过程管理,规范教学五认真。开展作业改革和实践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
5.制定三个年级的差异化的提升计划,抓特色、重增量,提振全校教职工的信心。
6.创新家校村社、家长学校的实践形式和内容,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真正做到家校共育,提高学校美誉度和家长满意率。
三、工作措施
(一)高质量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加速青春教师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提高教师使命感。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业务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将学校发展自觉转化为责任担当,提高学校凝聚力。在师德学习、班主任工作例会等活动中分享温暖小事,逐步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优化学术节、课堂节内容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学术节、课堂节”内容和形式,紧扣研究课题,立足课堂,谋划好课堂节,让不同阶段的教师参与进来,在岗位中成长。
3.深化青年营目标建设,加快年轻教师成长。做实青年营工作计划,以学术节和课堂节为平台,以学校课题为统领,以小课题或子课题载体,抬高标准,给机会压担子。同时加强师徒结对的有效性保障,切实促进年轻教师的历练和成长。加强联盟、结对学校的共建共享,拓宽视野,解放思想,创新教学。
(二)高质量推进“五优少年”培育工作,促进青春学生健康成长
1.完善“BPX”和“青春德育”两大课程,提高课程育人水平。丰富和完善“BPX课程”“青春德育课程”内容,办好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百日誓师、科技节、读书节、贸易节、学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课程育人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与社区学院、职高、湿地的合作,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创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创造幸福校园。争创1-2个精品课程。
2.继续优化评价机制,建立数字化学生成长评价机制。建立数字化、平台化德育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自治管理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幸福成长,有目标的成长。切实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炼体艺成长模式,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学生特色特长成长模式即自主培训+外教模式,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体艺、科技等课后服务课程的投入和建设,增强课后服务师资,促进学生特色特长发展,优化多元升学途径。
4.深化青春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提高教育合力。努力尝试校本青春课程建设(青春期亲子教育)。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的家校、校企联合教育的打开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溪少年。健全学生个人档案和干预机制。
5.优化青春校园育人环境,成长每一个人。进一步“查漏补缺”,让每一堵墙都说话,改造和建设青春长廊;积极探索校青春教育基地的使用模式,增加校园心理疏压设施和空间。创新班主任节、教师节等的庆祝形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校园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唱响校歌等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
(三)高质量推进课堂改革,激发青春课堂活力
1.优化“BPX”课程改革体系。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完善评价标准和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师资培训制度,加强课程规划,落实经费管理制度,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2.深化“数字课堂”改革研究,提高课堂质量。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数字课堂”向深水区发展。发挥两个首席工作室的攻坚堡垒作用,以案例、课例促进深度研究,立足数据,不断改进数字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及其范式、结构。
3.优化课业改革研究,改进学习评价效率。研究作业设计、作业与学习、作业与分层、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创新校本作业形式,减轻学业负担,提升学习质量。优化校本研训内容和形式,将课业改革作为推进改革的有力抓手,深入实践探索。
4.做好学科资源库建设,搭好支架,促进学习质量提高。加强备课组资料建设,做实集体备课(抬高整体标准,底线思维),做细质量分析,依托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创新标准,突破思维),全面提升质量。
(四)高质量开展校园治理,促进新青春教育发展
1.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学生满意。坚持A级食堂管理标准,严格实施食堂“五常法”,严格饮用水管理,落实配餐、验菜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挖掘后勤服务潜力,改善用餐环境,服务好师生用餐安全。
2.强化团队管理效能,让管理出成绩。完善扁平化管理机制,夯实中层服务意识和能力。坚持“线上决策、块上落实、方案运转、职责到人、目标管理”的行政运行机制,增强依法治校能力。强化团队理论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凝聚力意识和协作能力,共同为团队管理增效。
3.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规范财务管理,提高预决算意识,规范使用好各项经费,强化经费绩效意识,做好清廉教育。加强“护校安园”工作,关注疫情动态,做实防疫举措,强化课堂教学安全管理,维护设备设施安全;加强学生安全演练,做好消防、交通、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安全处置教育,完善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幸福安全校园。提高后勤教育保障功能,服务好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