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杭州市文溪中学首届“飞扬杯”学术节之课堂教学论坛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教研室主任朱丽娜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李胜建校长为全校师生带来《案例教研:推动PAD+ABC的实证研究》的主题讲座。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李校长首次从两个基本概念——案例(课例)教研和教学案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谈起。案例(课例)教研,就是以教学案例或课例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案例则是一个教学情境的故事。
案例教研包括以下4个基本特征:陈述教学情境的故事、教研组基于案例的经验概括、教研组用理论框架反思经验以及明确课改到底要变革什么。陈述教学情境的故事(案例)时要注意以下4点:以例说事——把课堂里的故事说出来;以例说法——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例说理——讲道理,讲理论,讲规律;以例说人——培养全面的人。
接下来,李校长结合了6个教学案例,具体介绍了不同课堂、不同场景下PAD+ABC的实际应用和应用理论指导。
案例一是翠苑中学的一节引体向上指导课(体育),案例二是周大燕老师的《相对原子测量》(科学),案例三是周敏老师的《猫》(语文),结合这三节课,李校长为我们概括了“四单六学一支架”的理论框架反思和教学经验总结。结合预学单、学习任务单、检测单、固学单和PAD,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控课堂,落实重点。
李校长为老师们分享的案例四是张敏老师的《神奇的激素》(科学),案例五是张俏俏老师的《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历史与社会),案例六是潘红老师的PAD分层作业(数学)。通过这三则案例,李校长向老师们生动又深入地介绍了“课堂+PAD”的浸润式学习方式、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分层式学习。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智慧教育的变革,PAD帮助老师们进行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准确检测班级学情和个人学情,精准靶点,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学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最后,李胜建校长总结到:“课改要改变的是学教方式,要改变的是从着眼于知识到知识的获得的过程、方法,要改变的是从单纯的灌输知识到借助工具获得知识的能力与素养。”
图文:余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