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更是一场手拉手、心贴心的温情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有效开展家访活动,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在学校的周密组织安排下,校领导、各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家访小组、制定家访方案,陆续在暑假期间开展家访活动。
炎炎夏日阳,迢迢家访路,暖暖家校情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一个学生在班里虽不过是四十几分之一,然而在每个家长的心目中却是百分之一百。”
“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
……
暑假虽热,偶也有台风暴雨试图阻挠计划,但依旧挡不住老师们家访的步伐。老师们详细规划,走进孩子们的家中,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指导孩子的假期生活安排,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
访前方案——
精心准备,合理规划
充分的规划,让家访工作更加有效。
在家访前,老师们从家访的预告、家访的主题、家访当日的详细安排、家访后的思考等角度制定家访攻略。老师们采取不同方式确定家访时间,有在钉钉群内预告暑期家访计划并进行预约的,也有发布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家庭空闲时间的,来和家长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家访地点较分散,在路线上老师们也做了各自的安排,力求便捷、高效。
家访内容——
留心观察,多维助力
丰富的内容,让家访更加高效。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家访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之间的距离。当老师敲开孩子家门的那一刻,也敲开了家长的心扉,老师深入家庭,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居家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与家长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交流。面对有规划、学习态度佳的孩子,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拓宽知识面;面对平时学习状态欠佳、自信心不足或者常规不理想的孩子,老师俯下身去认真倾听,多一份关注与关爱;面对家长有关学校共育等方面的诉求,老师们倾囊相助,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
教师家访感言
708 班:许宽
家访对于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有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位爸爸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他描述了孩子的一个“缺点”——做题太拖沓,尤其是数学。我提前了解了孩子理科基础一直很差,这样回复家长:不是孩子故意拖沓,是她基础差,真的不会,这不是缺点,是长期积累的学习习惯问题。这么一句话引得孩子当场哭了,这是我和她的父母都没想到的。在后续耐心的沟通下,家长、孩子和我达成了共识:今后学习中,不会的题目及时问,当天解决,慢慢赶上,而不是自己默默啃“硬骨头”,“拖延”时间。发现问题不难,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809 班:高杨
家访作为接手新班级的第一项工作,希望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迫切感从认真研读学生和家长自填的调查情况表开始,到初一新生开学的每个晚上和周末一家家的登门拜访的落实,每拜访一家学生家庭,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期待等,渐次的深入让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事情的处理上能够更加设身处地的有尺度、有深度,有温度。
905 班:韩珊珊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我深信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本次家访中我既学习也在实践,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支点,家校合力,化虚为实,教育远途,同心共情!
访后成效——
倾听回响,合力前行
及时的反馈,让家访更加“延伸”。
我校开展暑期家访工作,不仅仅了解了孩子在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加全面了解孩子们,同时也密切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了学校、家庭良性互动机制,为家校合力和接下来的新学期注入无穷的力量,为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打下基础。
家访
一场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一次手牵手的同向前行
走近的
不仅是家访里的实地距离
亦是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心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