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学科研>>师训科研 >> 正文

杭州市上泗中学——科学思维促教研,专家引领促提升——暨朱丽萍、吴晴晴、宋江伟名师工作室联合研讨活动

作者:|文章来源:杭州市上泗中学|2023-12-13

为积极落实中央“双减"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9月26日上午,滨江区朱丽萍名师工作室,西湖区吴晴晴名师工作室、宋江伟名师工作室、西湖区初中科学教研员胡晴霞以及杭州市上泗中学全体科学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进行了指向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研讨活动。

精彩课堂展思维

本次教研在两位年轻老师的精彩课堂中拉开帷幕。第一节课是由来自杭州市上泗中学的孔晓莉老师执教的《地球和地球仪》。孔老师采取了自制地球仪的方式作为课堂载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一艘轮船遭遇危险,该如何确定这艘轮船的具体位置?”从而导入本节课教学。“经纬网”、“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层层教学,并通过可拆卸泡沫球模型,让原本抽象的东西半球范围变得形象直观。逐步建构地球仪模型,物化成果设计与制作,深化建构模型的科学思维,让孩子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节课是由来自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王乐楷老师执教的《物质的密度》。王老师的课由浅入深,通过让学生猜两块石头的轻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王老师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动手实验和分析数据中得出提炼总结出密度的概念。随后,王老师又从密度的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单位,并通过数学的计算得出密度两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此外,王老师还通过图表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的含义,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两节课结束后执教教师孔老师和王老师分别分享了本次教学的设计意图和思路。随后宋江伟老师进行了评课。宋老师肯定了两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并对标新课标从学业质量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点评,宋老师指出,孔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将经纬线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立体转化将会使课堂更加充实饱满。

观点报告引思考

来自宋江伟名师工作室的吕彬老师带来了科学思维的观点分享。吕老师从新课标中什么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具体包括什么以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科学思维进行了分享。吕老师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中的“地球是圆的模拟实验”“酶”“地球是球形的推理论证”三个具体案例进行了落实科学思维的有效路径。

来自吴晴晴名师工作的吴佳雯老师带来了“问题链+真实践”的观点分享。吴老师从王乐楷老师执教的《物质的密度》入手进行科学思维的评析。通过三个真实践和问题链在引发冲突和问题解决中运用模型构建理解和解释密度概念、运用推理论证基于证据得出结论、运用多角度提出合理观点培养创新思维。

专家讲座共提升

滨江区朱丽萍名师工作室的朱丽萍老师对本次的两区联动教研表示很开心和高兴,对两位执教教师的展示课充分认可,并对两位老师分别提出了宝贵意见。朱丽萍老师提出,孔老师的课可以深度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学生收集的证据进行归类。王老师的课可以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电子秤提升学习效率,整合学生学习任务,在密度定义中渗透物质属性。

西湖区教研员胡晴霞老师带来了专题讲座。胡老师从“一精准对标: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整体架构:解读单元的内容与意义”“三.教材剖析:解读教材的内容与编排”“四.学情分析:了解已有知识储备和现状”“五.参考借鉴:已有的研究”五个方面结合详实的课例带来了满满干货。

本次的教研活动犹如一道探明灯与强心剂,为我校科学思维教学指明了方向,我校教师定会在专家的引领下立足课堂、深耕课堂、创新课堂,以此为契机,精准教学,全心育人,不负期望,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