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三中第八届学术节
——
5月9-10日,杭十三中第八届学术节“初中科学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比武展示活动”于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综合楼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围绕着“精品团队、研学共长”的主题展开,邀请浙江省区域内专家、高校学生齐聚十三中共同探讨交流,深化课程改革,在国际化、多元选择的背景下,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打造精品团队。参加此次活动评分的专家有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特级教师汪建红女士,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校长屈强、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教导处主任马锦绣、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教研室主任陈苍鹏、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科学教研组长周伟珍及各年级备课组长与科学教师。
下午的两堂课由初一科学教师俞家蕾老师和初二科学教师吴晨晨老师呈现。
俞老师在《力的存在》这一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电影中某些人物角色力的表现形式切入主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篮球赛、运动会中各项目的运动器具在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力存在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并将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引入力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时,俞老师采用了教师演示实验与小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了形式多样的道具,如鸡蛋、装满红墨水的玻璃瓶、镜面、红外线、气球、弹弓,并借助家喻户晓的网红游戏“愤怒的小鸟”以及多媒体视频播放小品片段,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明了的理解将力造成的微小形变放大的过程。俞家蕾老师的课堂大气开放,串连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运动状态等概念,巧妙的利用微课、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吴老师《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课堂中的的亮点在与其能够将pad技术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课堂伊始,吴老师通过“氧气的制取”以类比的形式复习引入内容,按照“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框架,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桥梁,将整个课堂基于学生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串联,达到融会贯通。在课堂中,吴老师灵活的将课前静心录制的实验微课穿插于各个实验环节,放大聚焦各个实验细节,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更加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的真实现象。在学生小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二氧化碳的各个性质的实验中,对于“二氧化碳灭高低蜡烛”这一探究实验,吴老师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现场利用pad录制实验情况,无论学生实验失败或是成功,在总结归纳环节均通过无线网络切换于大屏幕上一一呈现,学生在看到自己实验时的一举一动纷纷开怀大笑,同时也精准的分析出了某些小组实验失败的具体原因,这让在场的学生和嘉宾都深感震撼,连连惊叹,现代教学技术的魅力可谓深入人心,pad技术的灵活展现将整堂课推向高潮!
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上课的老师都运用了微课、白板展示、磁贴黑板,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结合起来。小组合作、导学案的应用十分自如,充分彰显了十三中教育集团科学教研组在课堂改革中走在前沿的领先地位。此次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解放行动的实践与探索,也是老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一次良好契机。
文/种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