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教育局2022年工作思路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校园动态>上级通知
更新时间: 2022年02月21日

西湖区教育局2022年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聚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区域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质量全域优质”教育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师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健全八大治理机制,全力打造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的美好教育,让每一个都美好生长,让百姓都乐意在家门口上学,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一、建立高站位的党组织领导机制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的领导机制、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等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做到“两个维护”融入教育履职工作。

1.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小学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届六中全会、“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把党史学习引向深入,用政治理论来武装头脑,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担当。

2.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规范化支部建设,严肃组织生活,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组织领导力。创建星级支部,探索“智慧党建”,保持组织活力。加强教育统战工作,强化意识形态管控。深化“清廉学校”建设,积极争创省市示范校。

3.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校园长、书记干部和党员队伍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重一大”、“五不直接分管”、重大事项报告等机制。开展“想明白、弄清楚、干到底”大讨论活动,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永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高起点的基础教育协同机制

坚持面向全体、均等可及,建立各级学段、公办民办、校内校外等协同发展的教育服务体系,让每一个百姓公平的享受西湖优质教育。

1.各级学段协同。做强做优学前教育,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坚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优质教育覆盖率96%以上的目标。加大资源均衡配置力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推动普高特色发展,深化职教产教融合。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完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双规工作机制。深化社区教育改革,提高终身教育水平

2.公办民办协同。严格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加强分类指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稳步做好民办学校转型升级。严格落实“公民同招”政策,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强化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落实公民办园帮扶结对工作,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3.校内校外协同。坚持学校教育主阵地,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提高“1+X”课后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双减”工作长效机制。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净化全面育人良好环境。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委会管理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三、建立高水平的五育融合育人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落实真实教育,强化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行动,打造温暖快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美好生长。

1.强化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德育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优秀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美育、劳动教育提升行动,探索“五育”融合育人机制。加强少先队、共青团引领示范,做大做强“棒伢儿”总团和分团,放大创新实践中心的综合育人效应。开展文明校园、洁美校园、节俭校园创建,推进为师生做一件校园实事项目,打造“时时、处处、人人”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

2.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挖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核心环节,培育核心素养,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加强作业研究,落实轻负高质。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推动“五好学生”评价全覆盖。

3.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行动。坚持健康第一,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师资、场地和课外活动时间等四个到位。丰富校园活动,开展“我与亚运同行”为主题的文体宣传活动。加强学生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防控工作,夯实新冠疫情、手足口病、咽颊炎等传染病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健全联动管理机制,做强“和谐心家园”育人品牌,提高危机预警、转介干预水平。

四、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机制

坚持全域优质、共建共享,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迭代升级、提质强校扩面和教育质量优化等行动,实现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1.实施集团化办学迭代升级行动。修订完善共同富裕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深化名校集团化、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项目制教育联盟建设,优化集团架构,加大价值共塑、愿景共建、资源共享、教师共育、数智共赋等工作力度。完善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建设,做强西湖优质教育品牌。

2.实施初中强校扩面提质行动。加大力度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初中学校,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提质强校新举措,召开提质强校行动专项推进会,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优化优质高中分配生推荐指导意见,公平合理分配名额,缓解学生竞争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

3.实施教育质量优化提升行动。建立优质引领、集中攻关教研工作机制,实施重大教育研究成果培育工程。建立区域统筹、校际联动机制,实施“一校一策”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完善“项目制名师工作室”联动研究机制,统筹全区骨干教师力量,实施“一科一策”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探索建立“双减”政策背景下学业水平监测机制。

五、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育机制

坚持“四有”标准、“四个引路人”,深入实施师德、师能提升和安心从教等工程,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名教师都快乐、积极、勤勉成长。

1.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普法学习和警示教育,用好监督执纪“第一形态”规范师德师风行为。持续开展“西湖教师精神”大讨论,强化师德自我剖析,启迪教师育人良知。加大“最美西湖教育人”、“杏坛奖”等系列表彰和宣传力度,强化自我价值认同,提升教师幸福感知能力。

2.实施师能提升工程。建立的“四杏”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每一个教师成长。实施教师学历再提升计划,营造主动成长的发展环境。实施骨干教师倍增计划,完善项目制名师工作室联动培养机制,优化高端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强化教师编制绩效管理,建立教师线上交流平台,优化区域教师队伍结构。规范中小学编制外用人管理,制定幼儿园合同制教师聘用管理细则,激发西湖教师育人活力。

3.实施安心从教工程。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与公务员联动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管理,维护每一名教师合法权益。加强工会、妇联、团支部等组织建设,研究和关心年轻教师,切实解决教师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六、建立高效能的数智教育治理机制

坚持整体智治、数字赋能,统筹推进数智教育治理体系、智慧校园和数字素养提升等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1.完善数智教育治理体系。完善“1+3+N”教育数智体系,大力推进1个“数智”教育中台,优化教师库、学生库和资源库等3个数据库建设。丰富N个应用场景,优化完善智慧人事、智慧学籍、智慧后勤、智慧安防、“三名在线”、学在西湖、西湖棒伢儿等应用场景,深入开发学生健康管理、学后托管、食堂管理等更多应用场景,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公平、更快捷的服务。

2.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数字教育水平,全面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教室、智慧教学平台、创新实验室和数字化学科教室等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新型课堂教学。聚焦“互联网+教育”,建立网络联合教学机制,扩大数字教学“共同体”建设。引导科学合理使用数字产品,保护师生视力健康。

3.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实施首席信息官“信息化领导力”、平台管理员“信息化管理力”、区培训讲师团“信息化驱动力”及学科教师的“信息化育人力”等培养计划,建成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2.0管理队伍。加大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七、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合作共享机制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共享,通过对标对表促合作、借势借力聚合力、引领帮扶助共富,打造内外双循环教育发展新样态。

1.对标对表促教育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北上广,启动新一轮对标学校交流计划。探索新冠疫情常态化环境下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展现西湖教育良好形象。

2.借势借力聚教育合力。加强教育治理联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深化教师培养、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和非遗传人等社会资源,丰富育人资源,提高育人质量。

3.引领帮扶助教育共富。发挥西湖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对新疆、青海、四川、安徽等中西部地区教育帮扶工作,深化与淳安的“山海协作”。建立支教志愿者队伍,鼓励骨干教师参与长期支教工作,完善学校、班级和学生等多层面结对机制,为教育共同富裕贡献西湖智慧和力量。

八、建立高标准的教育保障服务机制

坚持优先发展、优质服务,加大教育投入,通过配足配优教育资源、扎紧扎实校园安全和督办督导管理绩效,让每一所学校都美好生长。

1.配足配优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基本建设,开足马力推进31个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文三地块的中小学校、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和留下板块的特殊学校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校舍相对陈旧的校园,提升校园办学品质。完善教育设施设备的标准化配备,改造2000余间教室的护眼灯光,推进中小学热水供给工程,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

2.扎紧扎实校园安全。深化“智安校园”建设,完善形势研判、联防联控、风险处置和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校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做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继续扎紧校园封闭管理防护网。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加强“西湖教育”公众号建设,强化正面舆论宣传,确保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和政治稳定。

3.督办督导管理绩效。加大教育重点工作、改革项目、民生实事的督办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围绕依法治校、教育绩效、经费绩效、内涵特色发展等加大督导、评估和审计工作,索建立督导评估、监测评价、整改提升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5+1”学校生态评价新模式,推动“一校一报告”综合评价全覆盖,提升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附件:区教育局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行事历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