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关注消防》。提到消防,大家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火,带给人们光明; 火,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损毁了无数的财产,给人们留下了累累伤痕。古语说得好:“贼偷一半,火烧全光。”一把火可以使人们辛勤创造的物质财富顷刻间化为灰烬;一把火可以吞噬掉整个村落、街区、工厂和学校;一把火可能毁掉我们美丽的家园,使无数生灵遭受灭顶之灾。消防安全知识的匮乏、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五年来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起火灾发生。
那些永远消失于火海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 悲伤之余,我们也在反思:倘若不幸降临,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在这无情的火魔中争取让生命的火种得以延续。
面临火灾的紧急时刻,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一定要冷静,判断形势。如果不是亲眼发现火灾,那就判断一下火灾在哪,烧的是什么,离自己多远,蔓延多快,从而采取接下来的行动,不要随大流。假设是三楼教室内起火,能燃烧的就是纸张和课桌,作为一楼二楼的同学莫要惊慌,也不要好奇,马上听从指挥紧急疏散,三楼以上的同学千万不要学习电视剧的剧情,往楼顶跑,一般电视剧的主角跑到楼顶就会被直升飞机接走,但是当我们跑到楼顶的时候就极其被动了。当发生火灾的时候,一定要听从指挥,排好队伍,有序撤离火灾现场。
第二、如果火灾不大,发展不迅速,是初起火灾,有同学会想到救火,但是在这里老师要求同学们也要按照第一点的指示有序逃离现场,老师们可考虑寻找附近的灭火器和消火栓灭火。灭火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站在上风向,离火要有一定距离,并注意防烟、防爆燃。
第三、协助报警。当同学们到达安全区域之后,可以协助老师报警。拨打火警电话“119”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把情况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
1、要记清火警电话 “119”。
2、电话接通以后,要准确报出失火的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有没有人被困、有没有发生爆炸等。在说不清具体地址时,要说出地理位置、周围明显建筑物或道路标志。
3、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4、打完电话后,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5、如果火情发生了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救援力量。
以前看到过一则新闻,有人打电话报警:“喂,你好,火警中心吗?我这里着火了,快来救我啊!”“请问哪里着火了?”“厨房,快点来啊!”然后电话就挂了,幸好是火警根据电话定位,及时找到了报警人,才使得报案人生命得以保全,但是由于火警的定位的过程中花去了很宝贵的时间,使得救援时间延误,还是给报案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疤痕!
第四、逃生过程的注意事项。
1、用毛巾、手帕捂住口鼻
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人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火的侵害。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尽可能避免火灾中烟的危害,这是最最重要的,因为火灾事故中,很大一部分人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因为窒息而死。
2、在撤离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秩序,服从指挥,不要推拉周围的同学,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第五、后续工作。逃生后协助老师清点人数。
同学们,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要警钟长鸣,树立正确的消防观念,在校内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1、不私自玩火,私自用火。不允许把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带进学校;
2、不破坏各种消防设施,电路设施。保护消防设施的正常运作,不私自玩弄消防设施。如果发现电线、插座、电器有损坏或电灯不亮,不准私自去弄,要立即报告老师。
3、当离开教室的时候要把电源关掉,以免发生短路造成火灾。
4、不要乱烧垃圾,同时不要把燃烧过的残渣放在垃圾堆里,这样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5、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6、在做实验时,严格按照要求使用酒精灯。(之前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位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在点燃酒精灯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没有火柴,他就向边上的同学借了一盏燃烧的酒精灯,用酒精灯来点燃酒精灯,由于他借到的酒精灯内装满了酒精,在倾斜点火的过程中,酒精溢出,导致火失去控制,无巧不成书,他又刚好在窗子边上,失控的火焰直接点燃了窗帘,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所以这里就要求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要求,坚决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火,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繁荣、稳定和进步,是人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从我做起,远离火灾事故,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观念,使消防安全知识的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最后,我想再次告诉同学们,火灾并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做到不玩火,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和逃生技巧,就一定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总务助理 刘强
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