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积极进取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党建园地>支部党建
更新时间: 2015年01月14日
一、工作背景
    2013年开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十三中教育集团又进入了新的一轮扩容期。随着十三中校区和丰潭校区的班级扩容,新的嘉绿苑校区成立,西溪文溪中学的在建,新的年轻教师每年大规模的引进,其中尤其以青年党员教师为多,如何让这些优秀的青年党员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尽快成长起来,让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力,教育集团党总支应该牢牢把握教育集团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住这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的青年教师队伍,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为十三中教育集团不断注入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师资力量。
二、指导思想
党员教师的先进性首先要立足岗位,在教育教学一线展现先进性,展现示范性,集团党总支以“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面向全体和重点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打造一支“适应新课改、站在新高度、争取新突破,展现新成长”的青年党员教师队伍,推进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持久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青年党员教师尽快成长,逐步成为集团师资骨干力量。
三、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党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党员教师培养“名师工程”三年规划分三块内容:一是青年党员教师实施“起航工程”,二是中青年党员骨干教师实施“远航工程”,三是中老年党员教师实施“引航工程”。在立足教师整体优化,部分突破的基础上,按照“面向全体,重点选拔,梯次培养,人数适当”的原则,对各年龄段的党员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并能积极带动全集团的教师成长。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集团要力争达到100名校级品牌教师,40名区级名师,30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省特级教师。
三、党员教师培养“名师工程“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一)新教师的“起航工程”
第一年的培养目标
青年党员教师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坚定教师信念,理解教师职业精神,掌握初步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熟悉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尽快适应教师岗位,了解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具体措施
1. 通过党总支、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师德培训、校长作专题报告、优秀教师事迹介绍、党课等,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生本教育观,培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意识。
2.由党总支牵头,做好新老党员结对工作,定期交流与谈心。青年党员教师定期主动向各校区支部汇报思想与工作情况。
3. 各校区教导主任对新教师进行职前培训,落实班主任工作常规和教学规范要求。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4. 拜师学习。在学科师傅和同伴指导下,认真备课,手写教案、二次修改教案进课堂,跟踪听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能遍写导学案,注意积累教学资料和经验。
5. 在年级组长及班主任师傅的帮助下,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6.精读课标教材,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并进行读书交流。
7. 积极参加学校、区组织的青年教师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每学期命一份所教年级的期中或期末卷,参加一次演讲、课件或微课制作比赛和学科特色的教学技能比赛,能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
8. 参加学校“起航”系列培训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系列,对自己有初步规划,加强对教学常规、课改理念、生本课堂的认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9.认真参与党总支组织的党员教师“牵手”工作,重在参与与学习,逐步培养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第二年培养目标
坚定教师职业精神,深刻领会师德含义,新教师要基本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能有效开展班级工作,能自主进行教学反思,能撰写简单的教育教学案例。
具体措施
1. 校内听课每周至少一节。依然手写教案、二次修改教案进课堂,能编写导学案并应用。
2. 每学期至少两节校内公开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及时进行点评和交流。
3. 撰写教学后记或教育教学案例,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学期能拿出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反思或案例,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交流。能应用微课、白板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4. 阅读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参与读书节活动并讲座。
5. 积极参与区及以上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
6. 参加学校、区级的各类教学评比活动,能编制期中或期末试卷一份。
7. 参加“起航”系列培训活动中的班主任培训系列,梳理修正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教学常规、课改理念、生本课堂有进一步认识,对我集团的“心理辅导式“的班级管理有一个系统和深刻的体验,提升班级管理能力和实效。
第三年培养目标
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撰写课题方案、及教育教学论文,并能取得一定成果。
具体措施
1. 继续听课、说课、评课。校内听课每周至少一节。依然手写教案、二次修改教案进课堂,能熟练地把微课、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中。
2.每学期开设两节校级公开课。有一定的评课能力,集中进行一次校内评课比赛。积极参与区及以上有关课堂教学评比并有一定的获奖。
3.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每学期至少写反思案例一篇,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案例评比。
4.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得失,积极和同行探讨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实际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校级以上的论文评比。
5. 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特长,提出某一方面教学或教育领域的尝试性措施并积极实践、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能积极参加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并能取得一定成绩。
7.参加“起航”系列培训活动中的科研系列,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自己的发展规划,对前面两年的教学反思、案例、课件、微课等进行整理,学会写课题方案、做课题,把研和平时的教结合起来,促进自己更快的发展,有校级课题立项,并参与区级课题研究。
 
(二)青年骨干教师的“远航工程”
远航工程对象:教龄5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
名师工作室对象:集团“三航工程“中的名优教师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学术交流、专家指导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使骨干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特色,在集团范围以及区、市、省具有指导、带头作用。
培养目标:
校级学科带头人:各校区按照每学科1--2人,每个校区确定20--30名学科带头人;
校级名师工作室:按照每学科1--2个,每个校区10—15个校级首席教师工作室,按照每个年级1—2个,每个校区5--10个首席班主任工作室。
三年内集团要增加区级学科带头人15---20人;区级名师工作室3—5个。
1.远航工程的具体措施:
(1)读一本书: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每学期阅读理论专著不少于一本,并撰写读书笔记。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集团的读书活动,定期进行读书交流,创设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要求骨干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必修内容,到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等,并做到学以致用。
(2)开一节课:骨干教师每学年需分别在校及以上范围内上高质量的研究课、示范课一节或在一定范围内作专题讲座一次。
(3)带一个徒弟: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能者为师,按照双向自愿选择的办法,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1---2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促进学习,共同提高。
(4)听一节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对该课进行简要的点评分析。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以上;
(5)写一篇论文:每年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集团级及以上的论文评比。
(6)命一份试卷:每年要命一份高质量的期中或期末试卷,积极参与学校和区、市教研部门组织试卷和复习卷编写及评比活动。

2.名师工作室的具体措施
名师工作室在完成上述远航工程“六个一“活动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四个一“工作:
(1)做一项课题研究:每年有研究课题或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一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并有成果展示。对骨干教师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交流研讨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学校给予经费保证。
(2)参与一次教学论坛:每年工作室继续开展教学论坛或读书交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3)参加一次外出学习:学校每年组织一次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参观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研讨,回来后每人要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考察报告,并在全校作一次汇报交流。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交流评比等活动要优先考虑名师工作室和校级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历进修,学校给于一定的经费支持。
(4)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学科带头人每3年制订一个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名师工作室制订工作室活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
 
3.名师工作室选拔程序
(1)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首席教师工作室和首席班主任工作室每年选拔、适当调整一次,时间为3月份。
(2)校级学科带头人和校级首席教师工作室、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实行个人申报和教研组、年级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经名师工程领导小组考核,提出初评选名单,最后由集团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3)培养名单要进行公示,如无异议,学校正式公布名单。
(4)名单公布后,工作室重新招收成员,制定计划并开展活动。
 
4.名师工作室的保障措施
(1)设立“名师工程”专项经费,每年纳入学校教育经费预算计划,保证经费的落实。对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每年考核后进行一定奖励。
(2)优先安排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促进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教育科研和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学术层次和知名度。
(3)支持远航教师和名师工作室申报教科研课题,并为课题开展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4)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工作室和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可优先申报区级的学科带头人和区级名师工作室。积极推荐集团名师参加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评选。
(5)“名师工程”领导小组要跟踪指导、动态评价、要对学科带头人、校级首席教师工作室和首席班主任工作室每年考核一次,评出优秀和合格。
(6)首席教师工作室和首席班主任工作室每年给予2000元的活动经费。
(7)经学校全面考核,对达到优秀的工作室再增加600---1000元的活动经费。
(三)中老年教师的“引航工程”
参加对象:年龄在45岁以上的高级教师。
培养目标:
中老年教师是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骨干,是我校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发挥各学科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解决中老年教师成长的“后高原”现象,要求中老年教师发挥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为培养中青年名师做贡献。
具体措施:
1.“引航工程”教师条件: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效果良好,且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2.“引航工程”教师任务:在校内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座谈交流、跟踪听课、点评反馈,带徒弟等活动,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科研沙龙、学术讲座、公开课、论文评比、课题研究等活动中担任主讲,能积极参加区及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活动。
3.“引航工程”教师责任:中老年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精心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主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上指导。包括如何备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技巧的掌握,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的指导。
(2)科研上引领。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文写作,成果总结和鉴定等方面的指导,引导中青年教师经常反思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尽快成长。
(3)师德上表率。中老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协作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具有榜样作用,能促使中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上很快成熟起来。
(4)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开一节示范课或在教研组内搞一次专题讲座或组织一次教学活动,且效果明显,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到示范作用。
(5)由各学科高级教师成立集团学科专家委员会,定时进行交流活动,全程参与学校的大型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的职称评比、学科带头人的推荐、新教师的选聘和教师考核等。
4.“引航工程”教师考核。经学校考核,在“引航工程”中工作优秀的老师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2014年2月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