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心为本,因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从符合满足人民群众的心意、心愿、期待出发,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同样,我们关心爱护干部,教育培训干部,也要注意从心开始。心态决定状态。我们要注意结合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党员干部心态建设的研究,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进而形成和保持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工作状态。
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呢?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正确对待学习
学习是一个人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性、经常性的“工序”。对于学习,党员干部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应该树立和坚持怎样的观点呢?
勤奋学习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内修身、外创业的重要法宝。面对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勤学、广学,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履好职、尽好责,担当好崇高使命。
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特别要重视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关键是要掌握贯彻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将科学理论、丰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坚强党性和高尚人格,内化为自己善知善行的智慧本领,外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实践,外化为服务群众。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作为党员干部,要重视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领导干部一定要尽量挤出对间,静下心来,排除干扰,专心学习。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将学习作为工作方式、修养途径、人生境界,长期坚持,苦学不怠。
二、正确对待组织
只有在党的组织中,党员干部个人的聪明才智与个性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是党培养了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组织要有忠诚的心态、服从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维护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才是有党性、有境界的表现。
要正确对待组织的决策部署。对于组织的决策部署,最重要的是要从大局的高度认真理解、主动宣传、坚决贯彻、积极维护,这是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忠诚于组织的集中表现。要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将组织的决策部署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统一认识和自觉行动。对组织的决策部署如有不同意见要按正常渠道反映,切不可散布不满情绪、评头品足、消极应付,否则极易伤害组织的权威,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也损伤自己的形象,必将影响工作推进和事业发展。
要正确对待组织的人事任用。现实中,有的同志对组织的人事安排有时感到不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人看事的视角不一样,感受往往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常常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单一视角观察的结果,以个人了解掌握的有限情况,来评判衡量组织的人事任用。应该充分看到,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组织的人事工作有着越来越严格的制度和程序的保证,任何个人想随意插手、干预是很难实现的。更要看到,干部工作说到底是为党的事业发展服务的,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事业的需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对组织人事工作一定要多从大局上思考,一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些正面解读和宣传,摆脱个人杂念和认识局限的影响,加强组织纪律性,做到不妄加猜测、乱发议论。
要有严格的纪律观念。领导干部在组织中扮演着纪律的遵守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首先应成为严守纪律的模范。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以及本地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纪律,是对组织成员无声的命令,也是对组织权威最有力的维护。
要有清醒的民主集中制意识。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工作制度,是规范个人与组织关系的根本规则。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组织,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要按程序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又要按原则自觉维护集中统一,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集体的决定。每个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这样的局面里每个人也都易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正确对待群众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立场问题,也是能否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的总根源、总开关。
一定要把群众真正挂在心上。我们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是以服务群众为天职、为根本、为存在前提的,也可以说我们是以服务群众为职业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就根植于服务群众的进程中。服务群众的职责履行得越好、王作越出色、贡献越突出,我们就越能得到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拥护,我们的人生之路、发展进步就会越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心情就可保持愉悦宁静、心态就可保持平和向上。
要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引导。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不懂得尊重群众、不善于依靠群众,再有本事的领导都将一事无成。同时,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教育引导群众。群众的意见往往是分散的,有时也是守旧的,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也会有一时的不理解。善于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善于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将党的正确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不搞强迫命令,又不当群众的尾巴,这是大本事,也是有良好心态的表现。
要真诚对待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群众话有地方说、意见有地方表达、利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作为党的干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感受不到群众的苦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要不断地完善群众意见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将提高群众民主素质、落实群众民主权利、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并在其中保持真诚、平和、坚韧的心态。
要在深入群众中陶冶情操、平衡心态。我们一定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有些人总是觉得这不顺心、那不遂意,关键还是心里想自己多了,装群众少了。党的干部对群众一定要有真感情,这种真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之情,而是骨肉之情、鱼水之情。如果我们对群众有了这种公仆情怀、赤子情怀,心灵就会变得更加纯净、更加宽阔,就能始终保持心态的平和宁静、奋发向上,就能与群众骨肉相连、心心相印。
四、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一个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有些同志心态浮躁,好发牢骚,干劲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把个人名利看重了,对自己估计得过高了,这样对自己、对事业都无益处。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知已最难。认识自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作为党的干部,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必须真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组织的意见,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特别要看清楚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千万不要把别人当面的恭维和奉承当做全部的评价,千万不能盲目我欣赏、自我陶醉,千万不能轻言自己怎样强、应该怎样提拔重用。这种状况,如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一定要警之、戒之。
正确对待自己还必须善于把握自己。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完善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往往要经历思想上的斗争,这种斗争有时也是十分激烈的。要在政治上把握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大是大非不糊涂,大风大浪不摇摆;要在思想上把握好,努力使自己的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保持思想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在名位上把握好,千万不能“官”谜心窍;以致权令智昏,做出蠢事、酿成悲剧;要在情绪上把握好,把进取的愿望转化成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提高境界、干好工作的动力,安下心,埋下头,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细、做精;要在言论上把握好,努力透过平和诚恳的言谈,给人以温暖,给人以信心;要在行为上把握好,不论大事小情,都要行不失身份、为不损品格,处处体现出领导者应有的表率意识、规范意识、自律意识,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作风素养和人生态度。
五、正确对待同志
同志关系的和谐是良好心理状态和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心理状态不佳,政治生态不和谐,也经常表现为同志之间不和谐。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同志关系,有利于政治生态的优化,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也有利于干部个人的心情舒畅和健康成长。正确对待同志,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要真诚相处。对同志一定要诚恳相待,当面说不足是可贵的,背后说长处是可贵的,默默给予支持维护更是可贵的。同志间的志同道合、亲密友善,不等于所有意见都完全相同,有不同想法要坦诚相见、认真切磋、求同存异、相互维护,而绝不能凡事表面赞同,内心有话不讲,实则并不真心支持。
要善于合作。我们党正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与同志和谐共处,不能和班子成员和谐相处,那就不能称之为称职干部。同志之间合作共事,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善于沟通。同事之间多沟通、多勉励、多切磋,可以共和谐、出友谊、出力量。
要宽宏包容。宽宏包容是一种大境界、大功夫。宽宏包容绝不是简单的忍耐。如果忍多容少,忍气吞声,实际上心里容不下,忍得寝食难安,怨恨交织,不仅不利于同志关系的和谐,也有伤自己的身心。宽宏包容是一种气度和胸怀,一定要下功夫修炼。要记住一句话:可以包容多少人,方能领导多少人。
六、正确对待权力
正确对待权力,最重要的是时刻牢记权从何来、权为谁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强化对权力的敬畏感,对权力一定要深怀敬重之心、慎畏之心。
敬重人民、敬重党的执政权力、敬重党的执政使命,就必须敬重我们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往大处说,承载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神圣使命;往小处说,蕴涵着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的责任,蕴涵着服务好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责任。对于承载着如此神圣使命和巨大责任的权力,我们怎可不敬?慎畏权力,是因为用不好权力就会损害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就会失去公信力,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敬畏权力。最重要的是慎之又慎地用好权力。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是替人民掌权用权的公仆,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千万不能将服务当做恩赐,慢待下属,难为群众,让基层和群众反过来求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监督既是对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干部的爱护。习惯于在被监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也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气度和胸襟。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履职用权的一种常态,作为工作生活的一种习惯。
七、正确对待事业
在党和人民事业的田园中,不同的耕耘方式、不同的耕作态度,会有不同的甚至是差别很大的收获,这也体现出干部个人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对待事业,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干工作一定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期待。对待事业,要有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愿望,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
干事业一定要投人,有开拓创新、不懈追求的激情。干部干事,往往是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越干有激情,越干越成就;不干,于事无成,于己荒废;于组织和群众更是无法交代。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付出一番艰苦的努力难有大的成功。只有排除干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克服困难,有所收获。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绝不消沉、绝不松懈。一个消极的人,是难以真正体验到为人民创造事业的畅快感、幸福感的。
对我们从事的工作,一定要有珍爱感、责任感。要一切以事业为重,出以公心,做到不看重“冷”“热”岗,不夹带“小主意”,不经营“小摊子”。不珍惜宝贵的工作岗位,不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有悖于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对自己智慧和才能的荒废、对组织和群众期望的辜负。
八、正确对待现实
现实给心态以经常性的影响,一定要正确对待。现实是复杂的,充满了矛盾、困难、问题,正因为有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才需要我们党的干部去带领群众改造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要历史地看待现实,不抱怨前任、不埋怨客观。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始终立足现实,客观看待现实,准确把握现实,积极改造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未来的基础。前人的功绩我们要铭记在心,前人的经验我们要继承发扬,前人的失误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并引以为戒,任何牢骚、抱怨都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添矛盾、消耗斗志。
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勇于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决不能畏难,困难加畏难,越走越难;面对差距决不能松劲,差距加松劲,越干越没劲。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都难免有不顺和挫折。不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良好心态,抱怨、消极、惧怕、躲避,这些才是压垮胆怯者真正的原因。我们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在顺境中,不冲昏头脑、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消沉悲观,愈挫愈奋。
要坚持面对现实和忠于理想相统一,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始终不忘崇高的理想。缺少理想和追求,工作就会变得暗淡无光。我们每天所做的工作,看似繁杂琐碎,其实都是在为实现伟大理想添砖加瓦。在伟大理想的召唤下,在科学理论的引领下,立足于火热的实践,我们就更有信心、更有激情、更有力量,就能做到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一心一意干好我们的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我们的事业。
以上八个方面的“正确对待”,归结起来就是:把钻研献给学习,把忠诚献给组织,把真情献给群众,把诚恳献给同志,把敬畏献给权力,把投人献给事业,把坚韧献给现实,把修养留给自己。我们要切实做到这些“正确对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胡锦涛同志“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告诫,虚心受善、专心求知、潜心明理、真心改过、诚心待人、平心处事、倾心尽责、苦心务实、净心律己、全心为民,自觉成为重视修养、勤于修养的表率,成为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和精神状态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