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的教育形势,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数学教研组于12月26日下午,联合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举办“师训联盟”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聚焦2024中考几何压轴问题,由教研组长丁新宇老师精心组织,阮洲奕老师主持,数学组教师齐聚一堂,共探突破之道。
1“变化中的不变:动态几何题探究”
首先第一环节,由杭十三中的郑晔烨、朱蕴文、朱思颖老师带来“变化中的不变:动态几何题探究”的专题分享。朱蕴文老师结合2024年浙江省中考第十题,先整体分析解题思路比如可以从垂直的条件想到双勾股、建立直角坐标系,从高想到面积法。之后,郑晔烨老师分析如何用三角函数和特殊值法来解决该题。最后,朱思颖老师讲解割线定理的应用以及问题的变式,变式可以融入成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的背景,也可以条件结论互调。整个讲解围绕着“变化中的不变”,即注重一题多解,也注重多题一解的通性方法。
听完三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后,周锦勇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本题多种解法的感悟;沈佳骊老师也提出,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可以尝试将特殊值法解题展开讲述,而非用“本题可用特殊值法解题”一笔带过。大家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探几何本质,寻解题通法”
第二环节,杭十三中周汀鹏老师和平一祺老师以“探几何本质,寻解题通法”为主题,对2024年浙江省数学中考第16题进行了说题展示。首先周老师从课标出发分析本题的命题依据与思路,接着平老师挖掘出本题所蕴含的图形结构,从图形本质的视角出发,探索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最后周老师基于解题方法,保留图形本质,改变图形条件对问题进行了变式。
在周老师和平老师的精彩发言后,丁凯丽老师指出,平时教学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数学模型和结论,并灵活运用到解题中,帮助学生实现快速解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顾韩文老师也讲述了对本题多种解法的思考,为后续教学、解题提出了思路启发。
3“探图形结构,析几何本质”
第三环节,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戚方柔老师与张希老师以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第25题为例,深度聚焦于平行线这一核心要素,巧妙地解构出丰富的图形结构,体现了“探图形结构,析几何本质”的具体内涵,发现相似三角形成为解决本道问题的关键。在复杂的图形中灵活发现并构造A字型相似、8字型相似或母子型相似等,也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探寻问题。图形间的巧妙转化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引起大家的深度思考。
听完戚老师和张老师的分享后,朱蕴文老师提出了对于本题中梯形探索的感悟,认为要强化学生对梯形问题的解题能力,比如熟悉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和构图等。陈晖老师也分享了针对几何问题中条件复杂的情况,如何分析已知条件、提取有效信息等。
4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活动
第四环节,由杭十三中沈佳骊老师带来的《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活动》讲座。沈老师娓娓道来,分享了三个教学案例。案例一,将任意四边形化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这个案例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的互相碰撞,从不同视角来转化四边形面积,充分挖掘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内涵。沈老师在之后不断的教学中,继续思考,打磨案例,使案例不断焕发光彩。案例二,沈老师充分整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关课本、作业本等资源,进行题组变式,让学生从判定与性质方面对这类图形进行研究,为后续学习位似图形打下基础,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案例三,测河宽问题,该问题多次出现在教材中,沈老师将这些散落在教材不同章节的同背景题目收集起来,用一个项目去呈现,让学生从被动做题到主动构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
5论坛交流
第五环节,进行了论坛交流。曹树宏老师和张力奎老师进行点评并反思本次活动,指出要从命题视角、解题视角和教学视角研究中考题;陈文俊老师建议老师们要将研究成果系列化,研究试题,命好试题,写好论文,落实课堂;平一祺、方芷暄老师以七上第五章为例,展示基于团队合作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单元整体设计;王冰茹老师对于校本课程后续编写、落实提出意见、建议。最后教研组长丁新宇老师总结了今天的活动,并基于项目化校本课程的编制和完善、初三复习课有效教学设计两大目标,对后期教学研究提出后期的行动计划和要求。
教研活动总结
精心耕耘,笃行不怠。此次教研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老师们从多维度思考,充分挖掘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压轴真题蕴含的数学内核,从学生的视角切入教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碰撞思维的火花。探索的征程永无止境,相信老师们在本次教研后,会把所学所思内化于心,在“三新”背景的广袤天空下以智慧作笔,描绘数学教育的绚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