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学校的核心 学校是孩子的舞台
记杭州市第二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专场)
文:吴娟 照片:景真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是省城一所高质量的初中,也是一所锐意改革的名校。2000年,十三中提出了“按孩子想象构建学校新样态”的理念,近20年来,从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程改革,十三中一直在路上……今天,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五大解放”为标杆的初中学校新样态。
2018年5月29日,为进一步推进杭州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推广和展示一批教育科研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提升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杭州市第二届教育科研重大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十三中教育集团专场)在十三中校区隆重举办。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本课题首席专家方展画,西湖区教育局局长马冬娟,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沈美华,杭州市教科所王曦主任、阮青青主任等,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王斌主任出席了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杭州市各区(县、市)科研室主任、学校领导以及西湖区各学校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参加了展示会。
西湖区教育局马冬娟局长出席展示活动
各区教科所、各校科研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参加展示活动
十三中全方位展示了杭州市重大课题《五大解放:构建初中学校新样态》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由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庞中治主持。
五大解放:初中学校新样态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屈强,代表课题组汇报了课题成果。屈强系统梳理了十三中课改的艰难历程,从2000年提出“按孩子的想象构建现代学校”的理念,到2018年初步形成“新样态”,学校始终坚持“学为中心”的理念,提出“让活动成为课堂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每个孩子都获成功”“让创新成为教育的灵魂”的具体践行思路,逐渐形成“孩子是学校的核心,学校是孩子的舞台”的办学理念。
十三中课改之路,经历了从单项试验阶段到整体试验阶段,学生从自主合作学习走向全面展开个性学习,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整合学习、探究学习、分层走班学习,并全面开展拓展性学习。自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最让人振奋的是教师理念、学教方式的变化:教师从专制教学到民主教学,学生从依赖教学到自主学习,课堂从固有模式到混合学式。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屈强诠释“五大解放:初中学校新样态”
构建孩子想象的课堂,创建自由灵动适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减负提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王曦主任高度评价了十三中的课改工作:这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教育创新实践,创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十三中十八年课改实践经验。她说,在蹲点观察中,我见证了十三中课改在反复论证与反复实践中推进。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十三中的各位校长以及中层干部亲自参与课题,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一次次的蜕化,不断产生智慧的火花。汪建红校长是理科老师,理性办学,现在屈强校长室历史老师,今后更加注重人文,我相信通过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之下,十三中又会有一个新的转变,将在人文方面有新的亮色。
杭州市教科所 王曦主任高度评价十三中的课改工作
展示课“数学与桥”,生动诠释“课堂解放”
来自G20峰会的特别报道《杭州与桥的故事》,启动了甄南南老师与孩子们的《数学与桥》的奇妙之旅。
孩子们接受了一份特别的委托:为杭州设计一座长10m,宽4m,能让高于水面4.4m的水上巴士通过对称拱桥。
甄南南老师设计从杭州的地域特色入手,将桥梁的设计贯穿整节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了数学、力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科的整合。甄老师通过实际问题的求助,激发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模式和已有的二次函数和圆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猜想、验证、尝试、创新活动中,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领着孩子们一步步完成了设计的数学建模,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分析题意,设计草图,验证可行性。在课堂解放的学习中,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甄南南老师生动诠释“自由灵动,适性发展”的课堂解放
学为中心是课堂解放的首要理念
王斌主任这样评价这堂展示课:我还沉浸在五大解放、桥梁设计中,我打一个比喻:屈校长《“五大解放”初中学校新样态》报告像清香扑鼻的西湖龙井茶,一品茶韵,香悦天下——理念解放、时空解放、形态解放、课堂解放、评价解放。甄南南老师《数学与桥》像浓郁香醇的咖啡,激情开放,创意无限。《数学与桥》这节课是体现“五大解放”中“课堂解放”——解放头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放双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解放嘴巴,给予学生表达和质疑自由;解放时间,广泛接触自然与社会,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解放空间,学习领域的拓宽与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变成为数学问题,在合作中建立数学模型,创意无限;同时,这堂课整合了数学、科学、工程学、美学等学科,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区拥有梦想,追求梦想。
王斌老师点评
先开枪再瞄准 “五大解放”助力突破
集团负责教学的马锦绣校长、负责德育的邓敬东校长、负责科研的陈苍鹏主任、教研组代表林慧芳老师、班主任代表朱亚萍老师,分别代表集团各工作团队展示了校本研修沙龙。
“五大解放最难的是理念的解放,我们做法是先开枪再瞄准。干部们先干起来,其他教师自由跟上。”陈苍鹏主任这样陈述集团的课改过程,“等到课改的效果出来了,愿意尝试的老师渐渐多起来了,课改就逐渐推展开了,学为中心的理念自然就形成了。”
“我们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邓敬东校长微笑地说,“我们有60多个非常出色的社团,他们自由灵动,自适发展。最热门的社团,比如足球社、棒球社、计算机社等,学生抢着上,像买房一样,需要摇号。”
马锦绣校长说,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堂,课堂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方式。学为中心合作探究是国内外公认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课堂解放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双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类型有探究课堂、整合课堂与翻转课堂。”马校长骄傲地说,“每一节课都有六环六化,以环促学,环环相扣,以达到唤醒沉睡潜能,提升课堂效率,彰显生命精彩的目的。”
“曾经有一位参加过《影视史话》拓展课学习的学生,在毕业后给老师写的一首诗:‘影视缤纷舞天下,无敌渊源道史话,千百流逝芳华尽,亿万消融玉影存。’我想,理念解放,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还有谁比我们的学生更有话语权呢?”林慧芳老师动情地说。
“如果要从评价的角度谈变化,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多元化后带动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说是智慧与个性并存。”朱亚萍老师自信地说,“我们的评价关注日常、关注过程,多元激励、动态激励并能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
以学生为中心的“五大解放”沙龙
“生源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育改变了什么?”浙江大学教授、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以这样的开场白,引起了所有与会代表的深思。
“就学校教育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事实上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枷锁,当下教育中出现的种种乱象,究本溯源概因应试教育使然。因为,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多样化的今天,在个性化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学校教育亟待反思,亟待做出变革,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探索就具有格外重要的价值。”
“十三中十几年前就十分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口号,‘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学校’,这需要勇气,当然更需要自信。事实上,十三中的其他几个‘解放’,都是 ‘按孩子想象构建’这一理念的逻辑演绎,是在‘按孩子想象构建现代学校’的框架中形成的。”
“基于这一理念,分层走班、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探究课堂这些新的学习样态才能在这所学校行得通,进而在与其他学校无异的一方校园里深耕,才能让我们浓浓得感受到学子们洋溢出来的勃勃青春活力。通过‘五大解放’的探索与实践,读者也许会欣喜地看到十三中悄然发生的种种变化,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 ‘逆袭’。”
“我相信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改革与探索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坚信在‘五大解放’的旗帜下学校的明天会更灿烂,并且因灿烂而更辉煌。”
省教科院原院长、浙大教授方展画高度评价十三中力行课改所取得的成果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庞中治主持会议
基于“孩子是学校的核心,学校是学生的舞台。”理念下的五大解放行动我们已经在路上,以后我们仍在路上,正如方院长所说:虽然这些变化可能还是不够彻底,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改革势能和创新意义却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