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浓话散文,余音袅袅献乐章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7年06月02日


施悦婷

汪华鹏

     春意融融的五一的假期才刚刚结束,杭十三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携同俞华芳首席教师工作室,齐聚杭十三中大报告厅,一起走进散文,探讨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奏响了一曲“散文的春天圆舞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教什么?如何进行散文教学的设计?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第一乐章:从《生命生命》说起

    探讨会前,俞华芳老师给每一位老师发了《生命生命》这篇散文,要求每一位老师素读这篇散文,并思考本篇散文的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组俞群燕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会孩子理解生命的奋斗美和勇敢美,但是由于学生很难体会生老病死这一生命层面,所以这篇文章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展开教学。

初二语文组汪华鹏老师也表示,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可以以文中三种生命的表现形式入手,去感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随后由物及人,体会自己对生命的认知!

 

    初三组王平老师认为,俞群燕老师讲述得很到位,对于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以往老师们总是以中年人成年人的角度去漫谈生命,但学生很难真正进入作者情感,所以,文本设计要由学生入手,一花一世界,由浅入深,去思考生命,真正实现生本课堂。

初一组翟俊老师也表示,我们在对这篇文章的解读过程中,不仅要看到生命蓬勃的一面,也要看到生命的慈悲和柔软,让学生充分体悟生命。

 

十三中的老师发言完毕后,俞老师工作室成员三墩中学张玫玫老师也上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认知。

 

    张老师根据王荣生老师的教学设计,谈了自己在散文教学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认知,王荣生老师认为,散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建立学生与这一文章的联系,将个性化的人语言表达变成个性化的言说对象,从而转换为独特的情感认知。张老师对这句话进行了自我解读和分析,在这期间,张老师还拿了很多课例作对比,足见其在文本解读上的深刻认知!

    研讨完毕,俞华芳老师做了总结,她通过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点破散文教学要关注散文中作者情感的主线,而不是关注文中的生命表现形式,应该通过情感,去体会文本深层的内涵。

 第二乐章:从优秀教学实践看散文教学

沈炜老师在散文教学上有其独特的教学功底,曾凭借《端午的鸭蛋》一课,享誉杭州,但沈老师也直言,散文教学初始看似简单,实则操作困难,作为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求深入浅出,但实际教学中却要浅入深处,唯一的途径,只能阅读大量有关于作者的文字资料。

 

在《端午的鸭蛋》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上,沈老师以生为本,抓住了五个问题;

1.散文写了什么人和事。在这一点上,沈老师借鉴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特色,抓住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也很有趣味。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模仿鲁迅的口吻,把握高邮的风俗!

2.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有怎么样的情感倾向,寻找文章感叹句,进行分析,抒发情感!

3.读者从何处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的看法和情感倾向,选择你觉得最有味的一句加以品系,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一问题。

4.读者对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又什么看法,持怎样的情感态度,如果让你来加感叹号,你还想在哪些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感受语言的内在平淡和内敛

 5.读者对记者的看法和情感又有什么看法,又持有什么情感态度。

随后,俞华芳老师总结;散文是个性化情怀的核心表现,作者的情感都会用语言呈现,所以语言是文章重要内容,情思隐藏在语言中,需要我们在语言中寻味。在座的老师纷纷点头,并记录下来。

紧接着,李浩老师就新教材方法来分析散文教学的阅读指导。

 

    李老师认为,新教材对阅读方法和对学生写作要求都比较细致,它教会学生学会揣摩文中含义,熟读精思,从字里行间品味深沉含蓄!此外,李老师还把《五猖会》和《鸟》这两篇文章进行比对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教材在对学习学习方法指导上的导引作用之强烈。

    俞华芳老师听完,也对其表示认可,俞老师认为,在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无论是《五猖会》还是《鸟》,都要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恰如王荣生教授讲到的,散文《背影》不是父亲对我的爱,而是父爱的独特眼睛,所以,散文教学,要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意图,抓住作者的情思,体会言语表达的趣味,意味,情味,感受言语表达的功力,品析言语的风格情调

第三乐章:看特级教师们教经典散文

    俞华芳老师工作室成员翠苑中学的张柳春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散文教学设计-以特级教师对背影的情感处理为例,向大家展开了一次生动的比对文本解读。

1、精心设计的朗读

王君老师认为听孙道林的朗读十分重要,而余映潮老师从文章第六段入手,带动全文的分析,丁卫军老师则喜欢对文本进行读一读、品一品。

2、妙趣横生的细节

教学要抓住利用矛盾法,即抓住文章不符合常理,和作者习惯相悖的地方。

3、背景的适时穿插和引入

丁卫军老师找打了朱自清自己谈背影的文字资料,赵群筠老师找到了朱自清三个儿子对朱自清文字的解读。

第四乐章:素读细读,寻作者情调,语言滋味

俞华芳老师认为,特级教师之所以教学水平如此惊人,主要是其能发现散文的独特表现方式,会在作者表现情思之处寻作者的基调、语言的滋味,从而转化为教学内容。那这一特殊技巧该如何练就呢?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关注素读和细读这两种阅读方法:素读,就是对文本进行初识,从自己的认知层面去体悟作者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而细读,就是仔细去琢磨语言内在的滋味,品析出深含在文字内在的脉脉情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语句和文本的关键点呢?那需要我们去看语句和语篇出现在什么地方;而对这些关键点,该如何做深度加工呢?这就要琢磨从这些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
    在解读这一点时,俞华芳老师就以《云南的歌会》为例,带领大家研读文本,抓住文中一些“照例、向例”出现的东西,体现出云南自然之美,同时,也抓住了散文中一些突出其来的动作,也体现了自然与不自然的配合之美。

     所以,俞华芳老师最后认为,散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定在情思、言语之上。充分抓住作者的情思,体会言语表达的趣味,意味,情味,感受言语表达的功力,品析言语的风格情调。

 

第五乐章:待来日,看姹紫嫣红

会议临近结束,俞老师布宣布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比赛,五年以内教龄青年教师6月参加课堂节比赛,此外俞华芳工作室推出两位老师,参加工作室散文教学比赛,以此为青年教师设置一个平台,从而巩固和继续探讨散文阅读教学。为这场散文春之声圆舞曲画上了美丽的句号。

一次好的研讨会,就是一口甘甜无比的清泉,浴之,可除内心之困顿,饮之,可解思想之不足!愿我们都可如沐春风,在交流与研讨中,激流勇进!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