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动的文字中领略散文的情味
——俞华芳首席教师工作室活动侧记
2017年5月31日下午,俞华芳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齐聚嘉绿苑中学,与嘉绿苑语文老师一起,在俞华芳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课堂实践和集体研讨的形式共同探究怎样进行有效的散文教学。
首先,工作室成员汪华鹏老师和王丽萍老师献上了两堂别有风味的散文观摩课《春酒》、《一棵小桃树》。嘉绿苑中学的同学和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汪老师的《春酒》中醉了。从“家醅”入手,汪老师带领着同学们慢慢品味琦君笔下的家乡味。母亲、童年、邻人都变成了琦君思乡、念乡的载体。小组合作的模式为课堂增添了无限生机。王丽萍老师和汪老师一样,课堂以品情思为主。老师缓缓道来、层层深入。学生紧跟思路,思维活跃。小组展示是王老师这堂课的点睛之笔,学生的素养令后面听课的老师频频称赞。
接着,工作室的成员在俞华芳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讨论这两堂课的优点和不足。首先是新一轮的俞华芳工作室成员发言,接着是本次扩大会议中的王曜君工作室的成员和嘉绿苑语文组的老师发言,再是第一轮俞华芳工作室成员中的优秀代表滕雪君老师和徐彦华老师对两堂课分别作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两堂课质量很高,重点突出,板块分明,各有特色,体现了散文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最后,俞华芳老师从散文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对这两堂课给出了精彩的点评,同时给我们的散文教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俞老师认为,散文教学解读的核心是寻情和寻味。首先是寻情,今天的两篇散文一篇是情感凝聚型的,一篇是情感分散型的,很有代表性。情感凝聚型散文很好寻情,情感分散型的散文就要按顺序梳理。寻味就是寻找作者语言的味道,体味作者语言表现的特色和功力。今天的两节课寻味力度不够,语气词、叠词、动词等都可以拿出来品析。从教学设计来看,我们的教学设计需要简洁,简单却可以丰富;从教学过程来看,我们需要有更丰富的活动设计,比如朗读的设计,涵泳品味的设计,移情手段的设计,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通过联想和想像可以增加文章的宽度和厚度。
本次活动把散文教学的研讨从经典的学习探讨引入到了实践活动的探讨,把知和行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让新老互带,相互学习,带给老师们许多启发和帮助,活动结束,却是意犹未尽。
(文字报道、图片报道:邓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