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并塑: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整合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5年04月10日
《四形并塑: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整合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
2015年4月7日(星期二),14:00---17:00)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召开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为了能有效开展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四形并塑: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整合实践研究》,集团特别邀请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赵志毅,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王斌,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胡爱玉,为本课题开题做一个全面指导。参会对象,集团校级干部,课题组成员。
首先,汪建红校长作关于《四形并塑:基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学校教育体系整合实践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
然后,各位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位专家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赵志毅老师,他作了很好的指导。赵志毅指出“公民和子民”的区别和联系。公民这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是“子民”。公民是讲究责任、义务、权利,三者统一协调的,有法律保障,子民只强调责任与义务,不提权利。中国强调的是好人道德与熟人道德,强调的是我为父母亲戚朋友房族而怎么样,但是,公民强调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平等相处互惠互利。
当今,我国已经走进现代化社会,当然要讲公民的责任、权利、义务,并由法律来保障,可是,毕竟是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思维有一个习惯或者说惯性,还没有完全转化过来。这样作为我们教育者,必须理性的把公民教育做好。十三中这样的一个课题当然是符合时代的需要的,引领我们的学生即下一代走向国际大舞台。他指出我们的课题报告中应该加入公民权利这一内容。
赵老师还给我们提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量表——进行前侧——spss分析——制定干预方案——1-2个学期的实践——二测及spss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实践——三测——spss分析比较——写出报告。报告中要把公民的价值观(国家的三句话)、立德教育、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的要求做细做实。
赵志毅教授提出三种研究策略:一是各校区抽取三分之一作为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作为对照组;二是全校作为研究对象,取另外一所作为研究对照;三是各校取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余班级作为对照组,推其余班级作为推广。再写出总结报告。十三中汪建红校长要求全集团参与实践研究,这么好的事情,不做可惜的,家长也不愿意的。
第二位是西湖区进修学校书记胡爱玉老师,她说,当今“他人的意识”非常淡薄,十三中做这个课题是符合时代精神的。课题要李处购买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空间是什么,学校要建立制度体系,一是学校层面、二是及时层面的,三是学生层面的,四是家长层面的。
第三位是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博士。她简明扼要地个我们理出一个内容的框架:三权三意识三空间。即公民意识——表达权;规则意识——参与权;担当意识——选择权。
第四位是王斌特级教师。她首先肯定十三中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力量强,领导重视,尤其是着年来的科研工作起步快,很快就拿下制高点——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一等奖,并且年年有,今年的课题申报达到100%,而且还有一些老师不能申报,被名额限制。王特指出我们的课题的一些具体操作,对我们启发很大。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