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研讨:满怀信心 成就新的梦想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5年02月10日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在召开“三长”以上寒假研讨会,参加对象有集团中层干部以上以及备课组组长、教研组组长、年组长等。研讨会由集团总校长汪建红主持。
首先由汪建红校长开腔论述。
汪建红校长说,人生需要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行为、目标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实现心中所想与所需。然后她分年度概括了今三年来的课改轨迹。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2012—2014三年课改行动方案总目标:按照教育的规律,通过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愉悦。最终,建立名校效应版和城市版的课改模式。
课改起步阶段我们重点是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发小组的作用
1、规范:站立、小声、集中、问题、拍手坐下-------评价
2、有序:倾听、面向发言者、语言规范--------------评价
3、主动:行为、质疑、碰撞、分享-------------------评价
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有效的评价和 激励机制。
2013年改革的关键一年:
  1.明确目标,走稳改革的每一步。
  2.先开枪,再瞄准。
  3.鼓励先进,允许观望。
  4.资源的进一步扩大。
2014年:收获之年----成就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学生 。1.立德树人:管理重心下移,建设“紧密型小组”,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关注。2.课堂改革向学科化推进: 导学案的编制。纸质:(1)习题化; (2)问题化 ;(3 )学科化--学科特质 。 电子:(1)微课堂;(2)微课程;云视窗平台--校级、班级,学校管理、学校文化、班级活动、课堂学生精彩瞬间、小组活动、微课堂、微视频等。
2015年:教育新常态:1.一堂课中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兼容并蓄。 2. 自主合作+分层(选项)走班:因材施教。
汪校长说:别把受到教育这件事和聪明这件事混为一个概念。别把自己的高等教育当回事,即便你的学历再高,让你说出小学五年级第一篇语文课文的题目时,你恐怕早已经不记得了。我们不愿意发现自己的问题,而更愿意用找借口的方式去处理,因为这个过程中是逃避了“发现自己问题”痛苦,就像吃了止疼药,虽然现在不疼了,可问题还是会出现,因多去“求证为什么”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模式。
汪建红校长紧密结合学校的工作以及自身经历的感悟,富有哲理地阐述学校管理以及人生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我们要更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和角度阐述自己的做法,不要过多地强调他人必须怎么样。做事情别害怕偏离你的计划,勇敢的接受不确定性,不要等到50%的人都理解才行动,而是应该“先开枪再瞄准”,20%的人理解就够了,用好这20%的人,带领80%的人去探究去实践。我们应该多多阅读,找到恰当的书籍,在阅读时候并联想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二位发言的是姚生华副校长,他提出“执着+底气+人气=成功”的人生成长模式,并注意进行解读分析,同时展示大量的精美图片,阐述自己的理解。
第三位发言的是柴玉宏校长,他阐述了四个“梦”,中国梦是什么?少年梦是什么?教师梦是什么?教育梦是什么?分别予以阐述,结合自己的感悟与成长历程,深入浅出。
第四位发言的是屈强校长,他论述的主题是“年轻”。面对全新变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他说,作为教师教育,一是实事求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的教育选择权,选择会带来学生做事与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发展能够站在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沿; 三是为学生在高中有更好的适应与潜能开发,做好充足的铺垫;四是从功利角度看,一定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潜能,综合分数会更加全面与提升。 然后畅想2030年的十三中将是怎样的教育?
两个小时的论坛,各位校长都结合实际阐述自己对教育、对教师、对人生发展,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型地展示自己的观点,难得的一次学习、交流和争鸣。
          
                                                                        满怀信心  成就新的梦想
                   汪建红校长开腔论述                                        姚生华副校长提出“执着+底气+人气=成功”的人生成长模式
                    柴玉宏校长阐述四个“梦”                                                          屈强校长论述“年轻”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