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适合?如何?实践“微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4年01月07日
为了更好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2014年1月6日,我校迎来了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飞、资源部主任莫世容,资源部陈瑛、研训部主任郑少艾、杭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分院主任茅育青、西湖区装备中心主任童兆平等领导为成员的专家组来到我校参加市级规划课题《“智慧微课堂”教育创新的实践研究》中期论证会。我集团党总支书记汪建红、十三中校长屈强、校长助理邓敬东、信息中心主任王晨和各科骨干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汪建红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她代表学校对各级领导专家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工作、并在百忙之中亲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屈强校长主持了会议并向各位领导与专家汇报了我校课题开展情况,屈校长首先从课题的三个背景,“智慧微课堂”的定义和内涵这两方面阐述了我校研究此课题的成因。接着,他介绍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心得,并从教学活动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教师和学生微课实例展视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最后,屈校长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觉得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可以从校本研修、德育工作、社团工作等多方面进行,我校将继续思考与实践“微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使之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邓敬东校长以科学老师的角度谈了几点体会。他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微课解决了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不平衡的问题,微课拓展了时空,学生随时可看,占用时间少,效果好,开展微课研究加强了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
科学曹敏仙老师认为微课有助于科学合科后的互相弥补,由专业的教师制作的微课可以帮助非此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学生制作微课积极性高。同时,她以班主任的角度分享了她利用微课开展德育教育的经验和心得。
语文滕雪君老师分享了她的心得体会,她觉得在课程的情景导入、课文背景资料介绍、课后拓展等方面利用微课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知识点讲解时,如果每个老师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制作成微课,比如写作、古诗词、散文等,那么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数学周亚红老师觉得微课同PPT和Word一样,只是一种媒体手段,它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只是一种补充。作为一种补充,应该把优秀的或学生难懂的内容做成微课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英语陈欢老师认为可以做一些入门教育的微课,比如音标、书写格式等。同时,备课组可以做文化渗透方面的微课程,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每逢此节,老师们就可以拿出微课资源来加深学生对这些节日的理解。
信息郑赞红老师觉得微课对学生是一种技能提升,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技术,这样就能迫使学生认真的去学习这些技能。同时,在学生自己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更能体谅老师上课过程中的小动作和口头禅,更能体会老师上课的辛苦。
语文施悦婷老师认为可以把课堂上容易忽视的小内容或者不可能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去讲的内容做成微课,通过微课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么朗读,怎么去预习、复习等。
社会林慧芳老师认为微课知识点的选择很重要,把不能理解的或者学生特别容易犯错的做成微课形成资源库,有了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最后汪建红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认为微课是现代授课环境下的新方法,课前用于预习,课后用于复习,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微课辅助教育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学习,学生在制作微课过程中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专业素养也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学习其他老师的微课,得到专业的成长。
与会专家对我校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课题前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杭师大现代教育技术分院主任茅育青教授提出了为何、适合、如何的问题,她觉得现在微课已经无处不在,微课已经多元化并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她希望我们能针对学科特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多做一些微课研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资源部莫世容主任充分肯定了我们的课题成果,他觉得我们的微课研究热情很高,有广度,有深度。他希望我们后续能把散发的微课资源进行归类集中,从微课资源、微课平台、学习记录等各方面与兄弟学校多交流,多沟通,鼓励我们多出去看看做的好的学校。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