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微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3年09月25日

构建智慧微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市规划重点课题《智慧微课堂教育创新实践研究》论证会

为了更好地推进微课堂及其研究工作,为更好地促进交流,  2013年9月23日集团邀请浙江省教研室、杭州市教研室和西湖区进修学校等专家、骨干教师组成专家组,对屈强校长主持的课题《智慧微课堂教育创新实践研究》进行中期论证。会议由汪建红校长主持,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杭州市教研室主任曹宝龙、西湖区进修学校副校长王曜君,西湖区进修学校科研室主任王斌等专家学者莅临我校指导,集团各个校区校级干部参加会议。

汪建红说,去年我们推行课改以来,已经取得不少成绩,收获颇多,但也带来许多困惑,一部分困惑也已经得到解决,一些还在思考研究中。尤其是导学案的组织与使用,带来最大的困惑,幸好我们引来了微课堂这个好东西,我们从上个学期引入微课堂至今,感觉到这是一个好东西。今天我们就请各位专家帮我们进一步指点迷津,提高效率。

屈强校长是本课题的组长,他就课题工作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他说课题开题以来,我们积极开展研究,课题已取得初期研究成果。他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微课堂的概念、微课堂开发的意义、微课在十三中教育集团的实践状况做了阐述。屈强说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它们的出现,推动着教育改革跨过一个个新台阶。现代教育活动的形式也逐渐由传统被动式、说教式转变为强调自主性、个性化、多元化。教师的角色也由单一的讲授者变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习行为的引导者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者。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需求,教育者们也都在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屈强还详细介绍了一种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智慧微课堂学习方式,在优化选择和组合各类技能学习要素、学习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和最大经济效益。

听取屈强的汇报后,各位专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授级特级教师王曜君说,智慧微课堂是一个好东西。怎么把它用好,真的需要研究研究,微课堂是对课堂有益的补充,学生的学时可以长伸。微课堂如果用在校本教研或校本培训方面可能会事一个很好的媒介。内容精短、针对性很强,问解决快,见效明显。

王曜君重点讲了三个方面意见:一是说微课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先导小组式、骨干教师引领式、连环跟近式、技术介入式。微课堂最佳呈现点在导学创模时,在课改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二是能否解决纸质问题?他说难,很难突破,要突破需要每个学生配备一个电脑。三是几个建议:第一导学课堂需要三个阶段,全模——点模——创模。这三个阶段不能缺失,需要走完并要走得扎实;第二微课堂走向是在“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上;第三是智慧微课堂关注的面要更加广一些。

教授级特级教师曹宝龙说,微课堂是一个新事物,十三中一年多来课改走过来,成果大,影响力深远。曹宝龙说了四点,一是怎么体现智慧两个字?智慧在哪里?智慧可以理解为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从微课堂中引出大问题,呈现方式是问题式还是陈述式?智慧微课堂应该在问题式方面多有侧重。二是怎么界定智慧微课堂?要对其特征做出界定。如时间短,一般5-7分钟,我们可以提出4分钟的微课堂模式,针对性强就解决一个问题;内容精要,主要是疑难问题重点问题亮点问题;表达方式,有叙述式的但千万不要太长,最多2分钟,讨论性比较好,最好有2-3个学生参加一起,甚至是一个小组,辩论式也是挺好的,总之方式方法要新。学校对微课堂要有一个规定。三是微课堂有哪些不足?参与性差,没有学生;互动性差,没有互动,要留点空白时间给学生思考;没有评价;实验操作问题,缺失真实性,主要是虚拟的;培优问题,怎么培养优秀学生?四是使用方法的研究。场所可以放在走廊上,在走廊上安装云视窗,这样就要更加精短,需要技术单位支持。

专家指导完毕好,大家自由提问,专家再做解答。

通过本次论证会,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有利于后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