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即课题 实践要理性
——
问题即课题 实践要理性
—— 记十三中教育集团课题中期报告会
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教师们在变革反思中不断成长。课题研究为我们的行动编织了一张思维的网。这张网涵盖了整个集团在课改行动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比如:小组文化建设、学科导学案编制,“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的挖掘与解读、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开发、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
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策划下,12月24日晚,集团33位课题负责人来到三楼会议室召开2012年度课题中期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领导有:集团总校长、特级教师汪建红,集团副总校长、特级教师柴玉宏,集团副总校长屈强、沈鹿韵,丰潭中学常务校长陈超,工会主席王芝平老师等。他们即是作为管理者,也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昌鹏老师主持。活动分成:负责人代表经验交流和专家同行点评两个议程,两者穿插进行。
(一)付美叶老师的课题中期报告
第一位汇报的负责人是丰潭中学的英语教师付美叶老师,其课题名称为:小组合作促进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付老师从研究的目标、方法、进展、成效、问题等方面来阐述其课题研究情况。她根据英语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的思考和两个班级具体数据的比对与分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柴玉宏校长的点评:“报告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研究有理有据、实实在在。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必然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汪建红校长的点评:“有理念、有实践、有数据、有分析。”
(二)李颖老师的课题中期报告
第二位汇报的负责人是丰潭中学的音乐教师李颖老师,其汇报的主题是:初中合唱教学中的“无为”和“有为”。李老师擅于思考,敢于实践,她提出“问题即课题”,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问题中提炼研究主题。她在学校课改氛围中吸收其他学科课改经验,把小组文化建设融入到学生评价工作中,把“以学定教”理念实践到合唱教学中。她还提到要重新整合课程,实现“切点入乐、披乐入情、乐为心声。”
柴玉宏校长的点评:“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课题来源于实际,这样很好。建议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构,使思路更为清晰。”
汪建红校长点评:“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密不可分,是融为一体的。”
(三)颜莉莉老师的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位汇报的负责人是十三中的语文教师颜莉莉,她的课题名称为:甘当配角——师生易位。颜老师在其语文课中实践三种尝试,分别是:一生上课、小组为单位分块讲授某内容、师生共同演绎来实现其“师生易位”。
汪校长的点评:“不是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做课题,建议把平时点滴做法都整理和收集起来,会很有收获。”
语文学科首席教师俞华芳点评:“颜老师提出的后续的研究问题是很有价值的,确实是我们语文组要着力去研究的。”
(四)王芝平老师的课题中期报告
工会主席王芝平老师是第四位发言的课题组负责人,她的课题名称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两案互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王老师课题组的团队由地理、历史和政治专业的老师组成。研究从研究“两案”中的“学案”起步,王老师讲到此课题研究已涉及到“学案”的9个组成部分和根据其功能来分的四大类学案。王老师通过列举丰富的课例让我们清晰地了解课题的研究过程和初步成果。
沈鹿韵校长的点评:“从课题名称就可以看出王老师深厚的课题研究功底。‘两案互动’是课题研究的目标,‘实践研究’是研究的方法。王老师是我集团资深的课题研究者和指导者,为我们后辈的课题研究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建议后续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课型来研究学案的结构和特点。”
屈强校长的点评:“课题研究要体现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柴校长点评:“建议后续要体现‘两案互动’。”
(五)曹敏仙老师的课题中期汇报
曹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谈其课题,课题名称为:课改中班级文化建设个案研究。她从舆论导向、组长培养、家长声音、班旗班歌创作、学科渗透、主题班会设计等六块内容来阐释其课题研究状况。她激情昂扬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材料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陈超校长点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课改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曹老师能从细节出发,不断积累材料,提炼思想,其研究确实踏实有效。
最后陈昌鹏老师布置了3月份课题结题工作的相关事宜。
窗外寒风凛冽,场内温暖如春,大家在思维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课题中期报告会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既是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监控,更是对课题下个阶段研究的指引和规划。十三中教育集团的老师们是智慧的、踏实的、理性的,所以,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挑战、不断地提升。我们也相信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将基业长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