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正走向深水区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首届学术节隆重开幕
陈苍鹏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这是一个宜人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012年10月12日下午在综合楼四楼小报告厅,杭十三中教育教育集团首届学术节隆重开幕!会议由柴玉宏副校长主持,来自集团238名的教职员工参加了本次的开幕式。
会议分为三个议程,首先由校长助理马锦绣主任做《推进新课,享受新课堂》报告,汇报南京和台州考察学习课改情况。其次,由五位老师进行课改论坛,最后由汪建红校长做《课堂文化:走向课改深处》报告。
马校长说,当前我们的课改工作是成功的课改,但新课改的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次外出学习有六大收获:收获一:推进新课改,我们正当时;收获二:编制导学案,我们还得下苦功;收获三:小组建设,我们仍需加油;收获四:软硬件设施、我们要迎难而上;收获五:文化建设,我们要加强;收获六:成功的新课改,落实与坚持是关键。然后马锦绣对本次学术节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与解读。
杭州丰潭中学李节丹老师做了《英语课改的N个思考》的报告,她说当前我们的课改理念是“以学定教、以生评课”。以往我们听课时,老师们关注课堂是如何无缝顺畅衔接的,教师的教态、课堂用语多么的地道和得体!今天我们再听课时,老师关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目标语使用的情况,关注多少学生学会了,关注目标语言使用的情境创设是否合理,学生学的结果,代表了老师教的水平。
李节丹说只要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会英语的课堂都是有效的措施。传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要坚持,课改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比如小组合作、学案的理念,我们都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兼容并蓄,提升课堂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更多的孩子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学习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有效的就是好的!小组合作、学案导学不是终极解决方案。我们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形式和方法。
孙冬梅老师的论坛的主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对小组建设的体会》,她说小组建设应该注意一下几个要点:1、选择一名合适的组长,成绩较好,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奉献精神、积极性; 2、做好组长的培训;3、制定组规,组员分工;4、分组后的调整、考核,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同时进行;6、每周都要进行小组总结(口头、书面);7、多进行正面宣传;8、多开展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文体活动、班会、管理班级)。
杭十三中周锦勇的主题是《小组建设感想》, 他认为小组合作的理念: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主要做法: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他又指出:在教学中,老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我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了吗?经常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杭十三中曹敏仙老师做的主题是《课改那些事儿》,她首先引经典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合作学习的样板,教师的团队精神展示:任课教师的上课模式、任课教师的评分标准、任课教师的规范用语、任课教师的考核模式等要统一。同时,曹敏仙提出四个问题:1.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2.星与光的关系,评上星的如何持续发光又不能始终占用名额?暂时没评上的又要保持热情,要让他们眼前始终有希望之光?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的学生积极性如何保护?3.月评之后家长与学生的心理不平衡;4.有哪些方式或者活动能让学生学会处理“动”与“静” 的关系。对此她提出自己班级的对策:1.主题班会。每个小组就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后参加班会:为什么要动静相宜,一天的学校生活中哪些时候动?哪些时候要静?过去的一个多月本小组哪些已经做到,哪些还需改进?需改进的方面有哪些措施?班级的评分标准调整幅度多大?2.开不同层次的骨干会议。眼里有分但不能分分计较,培养目标无分胜有分;学会……考虑增加一个进步之星,评选范围每组一人候选。3.家长会。
杭十三中教育集团丰潭中学学生处主任李俊杰老师做的主报告是《因我们的存在,让学生得到成长!》,他从自己的学习经历,让我明白:小组合作,帮我成长......小组合作教学平台:将最大化的激发每一位老师的潜能,战胜平庸,将创造更多的"仁者能师"。他引用了《中国德育》观点,对于小组合作教学平台的诠释:它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
最后,由汪建红校长做《课堂文化:走向课改深处》,她首先把开学以来做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1.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是否给你布置了相关联的学习准备任务、作业?答案肯定的,初一到初三分别是:96%,100 % ,97%;
2.你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一般通过哪种方式解决?
A、向任课的老师提问,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B、与同学商量、讨论解决 C.自己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解决
D.在课外辅导班上解决 E.其它(请注明)
其中选择“与同学商量、讨论解决”的,三个年级学生:53%,67%,51%。
3.课堂上小组讨论时,你的角色是什么?
A. 主动讲解者 B.参与讨论者
C.被动接受者 D.讨论与我无关
选择“参与讨论者”,三个级段分别是:58%,68%,65%。
4.你觉得进入课改后,自己在学习中的主要变化是:可多选
A.我喜欢学习了 B.我知道怎么学习了
C.我知道怎么与同学交流了 D.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选“我喜欢学习了”分别是:51%,50%,59%,选“我知道怎么学习了”分别是9%,2%,19%,选“我知道怎么与同学交流了”30%,34%,48%。
5.课堂上,其他小组展示时,你( )
A.安静倾听 ,积极思考 B.有不同意见直接打断
C.基本不听,和身边其他同学交流
选择“安静倾听,积极思考”的分别是95%,83%,80%。令人高兴!
……
汪校长说:当前我的沟通文化:由“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的转变;思辨文化:“接受型教学”向“质疑型教学”转变。接着汪校长说,课堂的耗时及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学生看得懂的——老师不讲,小组讨论能解决的——老师不讲;评价、检测学生的预学情况——武器;掌握展示技能;兼顾学习困难生与优秀生的课堂建设任务分层: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和任务;团队绩效 :既鼓励了个人,也带动了整体。评价包含个体的绩效、个体对团队绩效的贡献、整个团队的绩效三个方面。
最后她针对各个班级存在的困惑提出以下举措:1、召开家长会;2、行政小组长论坛;3、教师论坛;4、学术节研讨;5、教师、学生评价;6、加大宣传、表彰力度。
最后,柴玉宏校长做精彩的总结,希望我们的学校像大作家莫言的作品一样有特色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