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攻坚战中的“问题”和“问题解决”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2年09月15日

课改攻坚战中的“问题”和“问题解决”

——杭州十三中课改调研交流会

陈苍鹏

2012年914日下午,杭州十三中教师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课改调研交流会议。会议由屈强校长主持。

大会伊始,语文组的董海霞老师介绍自己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中的实践体会,她从小组组建、小组评价、小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作法,她说,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利于语文周作文教学,让每一位小组成员轮流作文,从周一到周五,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第二位是科学组的钟杨老师,她从班主任角度谈谈初一(6)班的自主合作小组的建设经验。两位老师都从自己的实践出发,阐述了近一周来的课改体验,案例鲜活,深受启发。

十三中校长助理马锦绣老师把本周班子成员课堂教学调研的情况作了汇报。他说,现在我们的学校就像刘希平厅长所说的“课改、义无反顾”,十三中教育集团作为西湖区新课改实验学校,在新学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已经全面启动,大家齐心协力,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入模了。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导学案使用课堂评价、学生预习习惯、课堂语言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周来,在汪建红校长的带领下,十三中班子成员分工到班级听课,根据听课后的交流,她在今天教师会议做了一个题为《课改攻坚战中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报告

汪校长在开场白中就高兴地说出了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们十三中课改速度这么快,我们及时抓住了课改的时机,现在高中课改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初中也正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这样,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老师将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他人走向新课改。第二个想不到的是我们的老教师的课上的这么好,能这么快地进入角色,比年轻的老师入模要快,如胡伟达老师小组建设,徐瑛老师的课堂展示与“兵教兵”等,十三中的课改已经初步显示自己的活力。

接着汪校长连续谈了三个观点。

第一大观点是:小组建设定成败。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小组建设,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实现大班教学的小班化”。我们通过培训行政小组长(即是班委成员,相当于小班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培训小组建设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能达到“对学”、“兵教兵”,我们学校和班级要通过“捆绑式的团队周评和月评”来促进小组建设。汪校长指出行业中的一句新语:“培养学生与培养教师同等重要”,即在课改中,培养学生如何合作、展示、表达、交流,与培养教师的技能同等重要。

第二大观点是:有效评价是武器。评价从三个维度来体现:自主学习情况(预学)、教学过程参与度(教与学)、学习进步评分(结果)。教师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个评价武器,促进小组建设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迅速提升学习质量。

第三个观点是:在课堂展示阶段要三忌:一忌“生霸”、二忌重复 、三忌定向。“生霸”即为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一节课就这么几个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在聆听,对于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手段来进行导向,对同一位同学,第一次发言给予基本分,第二次发言减一半,第三次发言不给分,而对平时发言少的同学或者学力差一点的同学发言,我们要给于加分,促进这批同学能积极发言。“重复”即当学生汇报完毕后,老师担心有几个同学没有听清,老师自己活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这样很浪费时间,并且不利于纪律管理;“定向”是指问题指定由某个小组或某个学生回答,大部分同学不在思考,问题失去意义。第三大观点一针见血第=地指出当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弊病,我们的课堂必须予以修改。

第四大观点是:从“精彩”的教到“有效”的学。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灵魂:深度愉悦——成长为本;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问题导航——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核心: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课堂教学的支撑力:有效评价——保驾护航。

这样,我们需要积极准备,准备好导学案、准备好评价工具、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应该以最短的时间,尽快地走出浅水区(农村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迎接即将步入的“深水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改有自己特色、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成果,尽快建设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城市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