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左瑞敏
大会伊始,教研组组长俞华芳老师介绍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十三中教育集团作为西湖区新课改实验学校,在新学期将全面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但目前,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本次教研会议上,俞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研讨了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针对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导学案以及目的还不明确的问题,俞老师指出实施导学案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导学案就犹如一座大桥的引桥、汽车上的导航仪,作用在于引领学生怎样走才能越过障碍,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另外,俞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在其他学校实施导学案的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导学案的目标设置仍沿袭了新课改前的教学目标,在表述目标时,措辞过于成人化、专业化,不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的设置方面,大量导学案中,出现了大量的习题。这种习题化的导学案,长期使用下去,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多导学案中都是有关字、词、句、段、篇的内容,什么都要囊括,设计繁琐,这些内容有没有必要一一呈现;导学案的真正目的是引领学生学习,而作为教师,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带着上述这些问题,俞老师把部分老师提交上来的导学案,下发到各年级备课组,请他们交流、探讨:这些导学案中哪一部分的设计是合理的,原因何在?每篇导学案中所体现得综合的问题或优点,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带着这些问题,各个年级小组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其后各组教师代表分别阐述了小组的讨论结果。如已有新课改教学经验的初二组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认为导学案作为众多学习方法之一,它的实施,节省了课堂时间,解决了课时不足的矛盾。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侧重点必须是明确的,切忌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针对导学案的模式问题,该组认为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好课是千变万化的。初三组则认为,目前导学案中引导性还不明确,问题的设计太死板,不灵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提升。在导学案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前的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困惑,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避开学生会的地方,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导学案的价值所在。初一组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如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如何;上课的激情如何保持;学案和教案二者关系如何界定,以及课前预习如何及时反馈等等。
面对教师的诸多问题,俞老师拿出了自己做的导学案,指出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正是为了不教,导正是为了不导。导学案是我们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的方案,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教学,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例如众多学生讨厌的背诵环节,为什么学生如此讨厌背诵短小的文章,因为几乎没有老师对他们进行背诵方法的引导,让他们觉得背诵是一件非常困难、乏味的事情。另外,导学案中问题设置,大部分都是按字、词、句、段、篇、章来进行,没有实现螺旋式的能力上升过程,学习目标的表述没有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
俞老师以自己的导学案为例,详细地从导学案的语言、问题设置等方面向大家阐述了导学案的设置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从教师的实际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抓住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某些文章的特性(如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内容、背景、作者、文学常识、检索资料的方法,圈画并点评、加批注,抓重点字词、句的方法、写心得体会、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质疑、组内探究等等),抓住文章的共性和个性,关注导学案设计中的层递性,分阶段,定重点,细化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方法为学习习惯。俞老师的导学案是篇单元导学案,共设置了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习的兴趣”出发,带着人文的关怀,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以自主的学习能力作为要求,各个版块分别作了学习方法的引领和指导,以螺旋式的难度上升,每一个版块又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简约而又丰富。
俞老师认为教学之初要有法,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的设置都要有法,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破法,并有所创新。在实施导学案的过程中,俞老师建议各位老师不要急于求成,一味地追求完成,一味追求数量,而是要提高学案的质量,从庞杂的繁琐的人家学校的导学案中走出来,走简约而丰富之路,力争每学期都有一到两个精品学案;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不要被形式所束缚,形成我们十三中自己的风格。真正地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本质出发,真正地实现导学案的价值所在。
最后,俞老师布置了新学期的具体的工作安排如绿色阅读节中对各个年级组不同的侧重点:各个年级组要使用好参考书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螺旋式上升的模式进行,绿色阅读节上初一重在朗读、初二重在背诵、初三重在鉴赏。阅读书目也要形成稳定的书目和题库,课外阅读也要积累、推进。绿色阅读中也可以有导学案,引导学生如何去科学阅读。“品味书香”征文活动的上交和评选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各年级社团计划的实施方案的上交;教师听课制度等等。
经过俞老师实例式的讲解,教研组备课组有效的交流和研讨,大家对导学案的定位、如何使用有了更明确的理解,这也为下一步各年级组老师认真备课理清了工作思路,也认清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相信十三中的语文组在课改中,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一定会“删繁就简”,走好“简约而丰富之路”。不赶浪头、趋风气,“自出手眼,自树脊骨”,走出自己的创造新格局和独特的风格,开出一树生机勃勃的“二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