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研学促教
——
      当前文章分类: 首页>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 2010年11月11日

先学后教研学促教

          ----十三中“三航”再次扬帆起航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我校建设成为优质现代教育集团。119日晚上,我校再次邀请到浙江省教育厅研训部张丰主任为我校全体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个校区的三航教师到达现场,聆听教诲,深受教益。

张丰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先学后教  研学促教——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他联系实际,生动地阐述了课堂教学过程如何最优化,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改进等问题。这次报告,也标志着本学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三航工程”序幕的正式拉开。

 “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生发点,张老师呈现了我们现行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在日常教学中,30%左右的学生“不用教,就已会了”,20%左右的学生“老师不教,自己也能看懂”,20%左右的学生是“靠老师的教,帮他弄懂的”,而30%左右的学生是“教了也还不会的”。为此,张老师分析了“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并横向作了核心剖析: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让预习进课堂”、“让学生站讲台”和“让墙壁挂满黑板”的方式,还是东庐中学“以讲学稿承载备课”、“以讲学稿支持预习”和“以讲学稿控制作业”的创新,甚或洋思中学“减少教的时间”、“改变教学先后”和“以练习当学习”的举措,其三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教与学的关系的觉醒与行动。

与此同时,张老师从学习活动的结构入手,以现实的学习活动结构为基础,提出了相对合理的学习结构:归还现实被挤占的预习环节力度(由现实的10-20%回归到30%),基本稳定40-50%学习环节比重的同时,着力压缩复习环节,由原有的40-50%回归30%左右;从中,张老师提出“以学习的方式呈现题目,以练习的方式呈现题目”的方式,遵循学科的差别性。

由此,张老师彰显并倡导“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并明确表示: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原则,一种教学思想,而未必是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只不过是我们在推广之初的一种托借)。先学后教,不是简单的时间先后,而可能是逻辑先后。”,并深情呼吁在座的各位老师:“孩子有可能自己学会的,千万不要等老师教了才学会。”

其后,张老师就“先学后教”的理念提出了课堂学习的五大基本要素: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共同作业、生成性学习指导。

 在对这一体系的解析中,张老师顺势让在座的各位一线教师明白了“关注作业”的实际意义。对于作业的“精选”、“先做”和“全批”三个范畴,张老师为大家呈现就“现实”、“必要性”、“愿望”和“能力”四个维度的测量统计,通过综述统计结果的方式帮助大家清晰认识作业的五大功能:引导预习的作业,促进理解的作业,提高熟练性的作业,帮助记忆的作业,促进知识体系形成的知识整理作业。

  层层推进,讲座主题随之即出,关乎课堂变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比重与地位,支持学生有效自学的具体措施,促进学生学习交流的机制与环境,教师在学习进展中的指导作用及方式,学习进展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此,张老师再一次呼吁在座教师:“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学习。”

不同历往教学研究回顾惯用的“描述性”方式,张丰老师采取了“评述性”综述的做法,不仅对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现状作了细致分析,而且还加入对新课程改革以来诸多教学改革努力的着力点的分析,这一点也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容易忽视的一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研学促教”——这是张老师的教育观点,是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校全体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养分。

讲座既贯穿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又结合课堂的要素讲授如何操作。张主任理论功底深厚,观点新颖独特,抓住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从“导、议、练、评”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其理性、深邃的思考,精辟、生动的分析,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最后,在柴玉红校长的结语和持续不断的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场近两个小时但仍意犹未尽的讲座。在座的所有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发。活动后,有老师感言:“这是一次教育灵魂的自省,很久没有这么畅快了!”更有许多老师认为,听完讲座后,心中有一种想尽快改变自己课堂模式的急迫感。相信在先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深入探索,争取创设一个让学生、老师都轻松的课堂。

 

 

 

 

 

 

                                刘露倩供稿  刘昕供图




 
主办: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   地址:杭州市教工路155号   电话:0571-28879123   浙ICP备0500199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