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评价设计与实施
——记陈苍鹏特级教师工作室主题培训活动
“双减”政策无疑是2021年教育界一大重点政策,剑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提高课堂质量、认识作业本质、设计布置好作业、正确评价作业息息相关。2021年10月28日,在工作室成员齐聚之江实验中学,开展了“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评价设计与实施。
《地球表面的板块》——工作室成员王夏芳老师
活动首先由工作室成员王夏芳老师以《地球表面的板块》为载体,分享她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与实践。
王老师以魏格纳等科学家探索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科学史为线索,带领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不断地发现、质疑、思考,学习科学家永不放弃的精神。板块运动抽象复杂,为创造高效课堂,王老师设计了几个重要实验帮助理解,比如海底扩张说中无法直观感受的软流层岩浆上涌,被王老师巧妙地用纸片向上抽送转代替,两边洋壳做好标记观察运动方向。课堂重难点清晰,难点部分板块碰撞和张裂王老师也用科学课本和作业本来模拟运动。如此直观教学,让现场的老师们也收获颇丰。
《组成地壳的岩石》——之江实验中学陈建明老师
谈起《地球表面的岩石》,不少老师也会头痛,岩石的形成如此漫长,平时上课大多以图片形式演示,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总需要大量练习来巩固。为解决这一问题,陈建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思路。三个模拟实验,生动形象,尽显巧思。实验一:白糖融化,趁热加入小苏打,模拟岩浆岩成因和结构特点;实验二:用细沙、巧克力、树叶碎屑、碎石等模拟不同地表物质,分层装入大烧杯并不断用小烧杯压实,模拟沉积岩成因和特点;实验三:加热二中烧杯,并不断压实,模拟高温高压下的变质岩形成。最后又将三类演示贯穿起来,寻找联系,完美体现课堂总分总结构,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真正体现了“双减”本质。
蔡彬老师的《弹簧秤制作》一课带来STEM课的开课思路,学生参与活跃,学生思维由低到高不断推进。
交流与点评
课后,授课教师阐述课堂设计思路,教师们点评。陈苍鹏老师的点评专业深刻,给出了中肯建议。《地球表面的板块》一课三个学说教学设计得环环相扣,其中学生寻找证据后可深入评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板块张裂用A4纸模拟地壳,两边学生向外拉扯,感受其能量,让学生更能领会地震的巨大能量;《组成地壳的岩石》一课设计的实验自然流畅,对于选材可以继续深入思考和实验,尽可能建立符合真实情景的材料,进一步挖掘岩石的成因。总体而言,两堂课得到了一致好评,给了现场老师们很大启发。
四、《议题·识题·品题》——省教研员王耀村专家讲座
王老师的讲座以浙江省近几年中考真题为载体,全方位深入剖析,引导老师们从更高层次认识和品鉴习题。议题方面,王老师提出科学学科设置的情景需科学有效灵活,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设置题目时不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识题应从测量目标、设问(应答)、刺激情境三方面考虑;更深入地品题则考虑两个问题:考什么和怎么考。考试内容立足核心知识,指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凸显学以致用,设置题干考虑情景丰富性,体现综合性取向并渗透态度与价值观。王老师醍醐灌顶般的引领,让与会老师豁然开朗,收获满满。
本次活动为“双减”政策下的教师们指明了进一步的教学方向和研究重点,老师们将一如既往地大胆尝试、用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