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我”绘画作品展
二十年后的我们,褪去童真,拾起成熟,应不再狂妄;二十年后的我们,褪去羞涩,拾起自信,应不再迷茫;二十年后的我们,儿时的梦或是早已破茧成蝶,却又恰如当年,坚忍依旧。
二十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似乎是一个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迷惑却又有些期盼的问题。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并朝着它,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向前。初一的学弟学妹们,也不例外。
一大早,我们几个“不良之徒”就拾起两大包的彩铅,不停地在素描纸上涂涂写写,发出响亮的“刷刷”声“扰民”。此时领了任务的我,正小心翼翼地涂着标题。开始时的我还算有些良心,不管是写画,还是拍橡皮屑,都轻声轻脚的,但在组长告诉我,今天中午就要完成后,渐渐也变得豪放起来,频频引来周围人怨恨的眼神。
说来惭愧,我只分配到了“画标题”这一个任务,却半天对着“水溶性彩铅”,“充水毛笔”等高大上工具发了呆。最后还是组长抓起彩铅,一边用嫌弃的目光注视着我,一边快速又精细地完成了一个字示范给我看。知道了用法的我,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赶工了。先用彩铅铺涂上色,再用水笔大笔晕开。虽然颜色偏淡,但也总算是完成任务了。接着就是略微简单些的工作,剪贴。当我剪贴时,组里的几个同学已经完成了手上的工作,见我拽着张大长条,翻来翻去,不禁也借了把剪刀来帮忙,不得不说,我们剪出来的作品质量是“随着时间推移的”。开始晨练时,我们还一边喊着剪错不怪我之类的话,一边纠结着留边的长短,而在听到若隐若现的广播后,则变成了嘴里一边“嘶吼”着,一边加快手上的速度,倒是再没听到有关精细方面的追究了。离到中午最近的一节下课,似乎能体现出我们的匆忙。“‘作’好了,快把‘品’拿过来。”“‘品’找不到了,先把‘展’贴上去吧。”“这样太长了,把‘展’剪掉。”“‘品’……’‘品’来了,快贴,要上课了。”“‘品’上的‘口’少了一个。”“什么,找不到了?我再去做一个”“来不及镂空了,用黑色水笔涂一下吧。”“这只没水了!“……
不管怎样,中午之时,成品还是顺利出炉了。虽然标题还是比展板长出那么一小节,但组里每一个人看着作品时,心中的欣慰定都纷纷漾出。
趁着午休还有些空余,放好展板的我,细细欣赏了学弟学妹们的作品。粗扫的第一眼,我首先注意到的是这些画作上的线条,不管是水彩,还是素描,每一条线条都是那么清晰,精细,透过这些线条,我仿佛看到了,它们背后,学弟学妹们紧攥着笔的手,以及那专注的眼神。紧接着的第二眼,我注意到的是画的局部,只见那灰白的大象,一双乌黑的眼注视着扎着麻花辫,抱着乐器弹奏的女孩,画面上深浅得当,仿佛下一秒它就会从画中走出;而在另一幅画中,用素描表现出的女孩形象也抓住了我的目光,只见那双灵动的大眼睛直视着我,似乎能看透人心,真如同学们调侃中所说,是一件件艺术品啊。最细致的第三眼,我注意到的是这画作背后,小作者们的心。这些画作中,有人理想中的自己是画家,有的是探险家,还有的是作家。如这些画作上五彩缤纷的调料,这些梦展现出的,是作者们多彩的内心。
或许,二十年后,我们实现了这些理想,又或许我们被现实狠狠拍下,但,都请不要放弃,永远有梦想,并付诸努力,因为,我们值得最好的。
学生:八(14)班 许佳凝
指导老师:李 岩